第25章 重建社会秩序(2 / 3)

加入书签

新居民区一片片拔地而起。

虽然多是土坯或砖木结构的简易住房,但布局合理,设有水井、公共厕所和排水沟渠,远比流民们之前的窝棚或露宿荒野要强上百倍。

王谟还亲自督导修复和扩建邺城的城墙、官署、粮仓,并着手疏通年久失修的漕运渠道,为未来的物资流通打下基础。

工地上,人声鼎沸,号子震天,虽然辛苦,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期盼,因为他们是在为自己新的家园添砖加瓦,并且能获得足以糊口的粮食或工钱。

秩序井然,效率惊人。

与此同时,李农负责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开始复苏。

他在邺城设立市易司,降低关税,鼓励四方行商前来贸易。

来自黑山的一些“新奇”

但不至于惊世骇俗的商品,如更加雪白的精盐、质地坚韧的“混纺”

布匹、改良的造纸术产出的廉价纸张等,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吸引了大量商贾。

官营的矿冶、制盐、织造、兵器工坊陆续恢复生产,并招募流民中的工匠,给予优厚待遇。

私营手工业也得到鼓励,邺城的坊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叮叮当当的锤打声、织机的梭声重新响起,货币开始重新流通,经济血脉逐渐通畅。

庾亮负责的教育事宜也在稳步推进。

他与黑山基地紧密配合,在邺城内设立了数所蒙学,优先招收军属和流民子女。

更进一步的,则是筛选聪慧、背景清白的适龄少年,通过严格审核后,分批送往黑山基地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

这对许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机遇。

虽然对黑山的神秘心存敬畏,但想到子女能在那里吃饱穿暖、学习知识、远离战乱,大多数父母都咬牙含泪答应了。

通往黑山的道路上,不时可以看到由基地人员护送的小队伍,孩子们回头望着父母,眼中既有不舍,也有对未知的好奇与憧憬。

庾翼则负责筹建医疗体系。

他在邺城设立了两所大型“惠民医馆”

,重金征召各地郎中,并利用与黑山的关系,获得了一些基础的消毒消炎药物和医疗知识指导。

医馆对贫苦百姓实行免费诊治,军属优先。

虽然医疗水平有限,但在缺医少药的乱世,这无疑是给了穷苦人一条活路。

庾翼还组织郎中编写简易的防疫手册,在流民中宣传,防止瘟疫生。

内政外交部长申钟则肩负起城防与内部安全的千钧重担。

他重新整饬邺城防务,修缮器械,布置岗哨,日夜巡逻,不敢有丝毫懈怠。

同时,严密监控城内动向,防止敌对势力的细作破坏。

在严格的军纪和有效的管理下,邺城内外秩序井然,与外面的乱世形成了鲜明对比。

邺城这一系列翻天覆地却又井然有序的变化,如同巨石投入死水,激起的涟漪迅向四周扩散。

“冉魏不一样了”

、“邺城有地分、有工做、有书读、有病能医”

的消息,通过商旅、流民之口,一传十,十传百,迅传遍了黄河两岸,乃至更远的地方。

那些在胡人暴政下苟延残喘的汉人,那些在部落仇杀中朝不保夕的小部落民,那些在各方势力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坞堡百姓……心中那点几乎熄灭的希望之火,被重新点燃。

他们拖家带口,冒着烽火,穿越封锁,从并州、从青州、从司隶、从幽燕……如同百川归海,向着邺城,向着这片传说中的“仁义之地”

涌来。

邺城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急剧膨胀,虽然给管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但也带来了充沛的劳动力、兵源和生机。

城池内外,田垄阡陌纵横,屋舍俨然,市集喧闹,书声隐约,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