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非为汉,而为吴也(3 / 6)

加入书签

 吴国并不知晓,蜀国现在到底有多少舟船,也不知其是否足以支撑三万以上的水军顺流而下。

    在孔明南中之征得胜后,吴国就买不到任何有关蜀国水师的消息了。

    甚至,就连蜀国究竟在何处造船都不知道。

    但…也无妨了。

    孙权对于大吴水师的精悍还是很自信的。

    回到船室之中。

    孙权已经命人备好了筵席。

    一众并无军务的文武,已经在船室中等候多时。

    一番觥筹交错,聊了一些并没有太多营养的话题之后,孙权见邓芝已有醉状,才问道:

    “据元逊(诸葛恪)之言,伯苗在西城军营留宿,夜半之时绕开了我吴国守卫,孤身去魏兴与那申仪见了一面。

    “不知道伯苗与那申仪都聊了些什么?

    “申仪…可愿降汉否?”

    闻得至尊此言,一众并不知情状的吴国文武皆是颜色一变,目光不善地看向邓芝。

    而后又看向坐于末席,引邓芝前来的诸葛恪。

    军营何等严密之地,怎么可能会如此大意,竟让邓芝离开监视去往西城与申仪相见?

    实在很难不让人怀疑,究竟是负责监视邓芝的守军,见邓芝唯有一人而导致的疏忽,还是诸葛恪之父的有意而为之。

    邓芝放下酒樽,道:

    “吴侯见谅。

    “诚如元逊所言,芝确实欲入西城与申仪见上一面,晓其以利害。

    “不过,到了西城脚下,便又觉得无甚可与申仪言说者。

    “是故,未及进城便又回返。

    “只是…

    “那申仪不知是缓兵之计,抑或是在汉、吴之间摇摆不定,又或是归汉之心迫切,总而言之,其人亲自开城追芝。

    “与芝有言,若汉能围城百日,愿降汉而不降吴。”

    孙权眉头微微一皱。

    他收到了诸葛瑾、步骘来报,说申仪有降吴之心,并送粮四千余石出城劳军。

    与诸葛瑾、步骘言道,只须大吴围城百日,不牵连城中将士家属,则申仪必将献城而降。

    孙权知道魏国科法,也知道申仪既是缓兵之计,又是给自己留一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