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非为汉,而为吴也(2 / 6)

加入书签

陆作战的机会。

    所以,吴军的大营就设在了护城河东面。

    那是一片径直十余里的半圆形半岛,被汉水环绕,吴军的舟船连结在半岛外围。

    岘山的山尖就在更南面。

    大乱方始之时,孙权之父孙坚围刘表于襄阳,其后单骑深入,追黄祖入岘山,被黄祖设伏射毙。

    由是观之,此地实非孙氏福地。

    抱着些许传统迷信思想,邓芝已经对接下来汉、魏、吴的形势有了一些判断。

    随即又开始思考,一旦吴军被魏军击败,退走,大汉将如何靠仅仅两万人马,一边阻截魏军援救西城,一边在申仪手中夺下西城。

    申仪说,须守百日再降。

    大汉能否顶到百日之后?

    为这百日,又将付出何种代价?

    “伯苗,蜀中可有『飞云』一般高大的楼船?”孙权见邓芝望着襄樊二城出神沉思,遂开口将邓芝的思绪拉了回来。

    这驾号为『飞云』的巨型楼船,是吴国今年初才造出来的,现在是孙权座舰。

    邓芝回过神来,这才发现,脚下这驾号为『飞云』的楼船,确实比上一次去武昌见孙权时见到的那驾三层楼船还要大上许多。

    估计一下,仅显现在水面上的部分,就高近十丈。

    “江东造船之技艺冠绝天下,大汉无有此等楼船。”邓芝给孙权吃下一颗定心丸。

    孙权闻言有些得意,哈哈大笑。

    扬州盛产巨木豫樟,等闲三五人不能合围,这种巨木不但足够大,而且树干笔直,阴干之后,防虫蛀,且质轻、坚硬、耐腐,是造大船不可或缺的主料。

    蜀国想造如此大船,首先面临的就是原木匮乏的问题,其次,是蜀地没有足质足量的造船工匠。

    事实上,最近两年,大江上游便时不时漂来造船产生的木料废材,这说明,蜀国这两年以来,一直都在造船备战。

    非止两年。

    因为造船的木材需要阴干,木材的阴干,往往需要三到五年,也就是说,自打夷陵一战后,蜀国一刻都没有松懈过。

    而之所以要在最近这两年造船,并让大量废料木屑顺流漂下,不过是为了给下游的大吴一个提醒。

    ——在蜀国北伐时,不要动什么歪心思。

    只不过,造船之事属蜀国机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