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8600(4 / 5)
nbsp;林婉让他把程序接入AI系统测试。当机器用模拟的父亲声音说出“娃,爹为你骄傲”时,马小军背过身去,肩膀剧烈抖动。
那一刻,没有人拍照,没有人鼓掌。只有风吹过窗棂,带着远处孩子们练习朗诵的声响。
夜里,林婉独自登上后山。星空依旧浩瀚,但她不再觉得孤独。她打开手机,播放一段最近采集的声音??清晨五点的菜市场,卖豆腐的老李和买菜的大妈拌嘴:“你每次都多舀一勺!”“哎哟,你家娃长得壮,多吃点怎么了!”
吵归吵,下一秒却又听见他悄悄塞进袋子两个卤蛋。
她把这段命名为《人间烟火备忘录》,上传至“回声云库”,标签写着:“平凡生活的诗意,藏在不肯少给的那一勺里。”
回到工作室,邮箱跳出一封自动提醒:距离《未完成的告白》首演已整一年,根据“情感蒸发机制”,所有生成内容将于今日午夜彻底消解为噪音。
她没有阻止。
零点整,服务器指示灯逐一熄灭。那一晚,曾让万人泪目的声音洪流,化作虚无。唯有留存下来的纸质记录、绘画转译与听众反馈,证明它真实存在过。
第二天清晨,她在白板上写下新课题:
>**如何让消失本身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答案很快浮现。云南的孩子寄来一封信,夹着一片风干的树叶:“我们把最后一晚的声音刻在了这片叶子上,埋在了学校后山。等它腐烂那天,我们就再录一遍新的。”
贵州学员发来视频:他们在村口立了块石碑,上面刻着“此处曾响起三千二百一十四次真心话”。
而陈默,寄来一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是他亲笔题写的书名:《静默辞典》。翻开第一页,是他抄写的林婉日记片段:
>“谁来听听我的委屈?”
后面空白页,他补了一句:
>“我听见了。迟了三十年,但我终于学会了听。”
林婉把这本书放在案头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有人问她下一步做什么,她只笑着指向窗外??
那里,新一代志愿者正教老人使用触屏录音机;阿苗带着小学生用声音设计游戏关卡;小舟和周医生讨论如何将心理干预融入声音疗愈课程;沈知坐在廊下,把一首新采集的渔歌译成五线谱。
世界仍在喧嚣,热搜每日翻新,资本依旧追逐流量。但在这个偏僻小镇,在一百座散落乡野的声音驿站里,有些人坚持相信:最珍贵的表达,未必需要被全世界听见,只要曾被某个人真正听懂。
六月的一个午后,暴雨突至。林婉正帮苏晴调试新一代“共情过滤器”,忽然停电。备用电源启动瞬间,所有扬声器同时爆出杂音,接着,一段陌生语音缓缓流出:
>“你好啊,我是曾经的‘未完成的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