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8600(3 / 5)

加入书签

配出了这支几乎失传的曲子。”

    林婉蹲下身,轻声问:“你想给她留句话吗?”

    男孩nodded,把嘴凑近话筒,用颤抖的声音说:“妈妈,我每天都在等你。我不怪你没回来,因为爸爸说,你是去找药救我的咳嗽。我现在不咳了,你能不能……也别再生病了?”

    这句话被收录进“全球儿童之声库”,并触发AI自动生成回应??并非虚构母亲的回答,而是一段由世界各地孩子录制的祝福合集。当男孩听见几十种不同语言说着“你不是一个人”时,他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回国途中,飞机遭遇强气流颠簸。邻座小女孩吓得直哭,空姐束手无策。林婉掏出随身携带的骨传导耳机,播放了一段特制音频:海浪轻拍礁石的节奏,配合极低频的心跳模拟音。这是“回声计划”开发的“安抚声景”系列之一,灵感源自早产儿监护室。

    不到五分钟,孩子沉沉睡去。

    落地后,她收到陈默助理的邮件:他将在柏林电影节闭幕式上领取终身成就奖,致辞稿最后一句请求改为??“感谢所有未曾发声的时刻,它们教会我聆听”。

    林婉回复:“告诉他,我们都准备好了耳朵。”

    春天来得悄无声息。柳芽初绽时,第一百座乡村声音档案馆在四川凉山落成。开幕仪式上,一位失语多年的彝族老妇人,在孙女搀扶下走上台。她颤抖着手按下录音键,用沙哑的嗓音唱起一支古老的情歌。歌声结束,全场寂静。片刻后,AI系统自动响应,将这首歌拆解成十二种声部,在山谷间循环回荡,宛如群山合唱。

    当晚,林婉接到国家档案馆电话:经专家鉴定,《千面人间》项目采集的3276段濒危方言录音中,有11种被确认为“语言活化石”,具备重大文化价值。政府将拨专款支持数字化修复与传承教学。

    她挂掉电话,走到院中。月光下,那棵老槐树影斑驳,录音亭静静矗立,像一座微型神庙。她忽然想起刚退圈那年,有记者追问:“你不害怕被遗忘吗?”

    当时她答:“怕。但比起被人记住,我更怕忘记自己是谁。”

    如今她终于懂得,记忆不该是明星履历上的奖项列表,而是无数普通人用声音刻下的生命印记。这些声音或许微弱,却彼此呼应,织成一张无形之网,托住了这个时代正在坠落的情感。

    几天后,她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一张废弃的明星宣传照??长裙曳地,笑容标准,眼神空茫。她剪下那双眼睛,贴在录音亭的控制面板上,旁边写一行字:

    >“她曾看不见自己,直到学会看见别人。”

    五一劳动节,第一期《听见中国》县域声音合作社培训营开班。一百名学员齐聚小镇,其中有位特殊嘉宾:马小军,甘肃那位在父亲临终后走进录音亭的年轻人。他带来了全村人的祝福录音,还自学编程,做出一个简易版“家书转换器”,能把文字转成亲人口吻的语音。

    “我想让我爹听听,我现在过得挺好。”他说。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