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狄仁杰入伙(又长又粗的大章节)(4 / 8)

加入书签

廷……或者说,若是狄公您将来在南方主持大局,能不能暗中行个方便,牵个线

“咱们在北边使劲种织布,您在南边协调,用咱们这性价比极高的布,去跟那些米仓满溢的豪绅大族,甚至是官仓本身,谈一笔长期稳定的换粮买卖

“这岂不是比朝廷直接拿着铜钱或者绢帛去高价购粮,甚至强征,要来得顺畅、划算得多”

他画着大饼,说:“江南富庶,但冬日阴冷潮湿,这布对他们也是好东西。

“咱们这是拿北方之长,补南方之短,再换回南方之长,补北方之急!一旦这条商路稳定下来,那就是一条源源不断的粮草补给线啊!”

狄仁杰听完眉头微蹙,显然在权衡此事。

良久,他缓缓吐出一口气,道:“殿下,刘长史,此策……若果真能行,非但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于国计民生更是大有裨益!其利或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上!”

“数十年数百年的谈不上,我主要就是想解决眼下的问题,没想那么远。”刘建军挥了挥手,道:“狄公的意思是同意了”

狄仁杰又思索了一会儿,突然,眼光锐利的看着刘建军,道:“刘长史言语中似乎不曾提及朝廷章程,太后决议”

李贤心里一凛。

刘建军同样坐直了身子,似笑非笑的看着狄仁杰,道:“狄公方才不也说殿下只需保持现状,不张扬,不授人以柄,短期内应无大碍么

“狄公口中的人……又是何人”

房中气氛陡然间沉凝。

狄仁杰眼神愈发深邃,他看向刘建军,又缓缓转向李贤,但良久却一语未发。

可这时,刘建军却忽然咧嘴一笑:“狄公,咱们明人不说暗话,如今这局面,光是救灾活人,不过是扬汤止沸,根源在哪,您比我们更清楚。

“您能来,实际上就已经说明了立场,不是么”

狄仁杰面对刘建军这近乎摊牌的反问,依旧是没有任何反应。

又是许久,狄仁杰忽然轻轻笑了一声,那笑声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意味,似是无奈,又似是释然,他捋了捋胡须,声音低沉,但却不再有丝毫迂回:“刘长史果然……非同常人。

“不错,狄某既然今日踏入这沛王府,又与二位深谈至此,有些话,便不必再藏掖于胸了。”

他目光转向李贤,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殿下,狄某食唐禄,为唐臣,心中所忠,唯有大唐社稷,李唐正统。

“如今朝堂之上,妖氛弥漫,女主临朝,重用酷吏,残害忠良,离散宗室,此非国家之福,更非百姓之愿。狄某在宁州,在地方,所见民生之艰,亦感政令之苛。若长此以往,恐国将不国。”

他这番话,已是明确表达了对武后统治的不满和对李唐正统的拥护。

李贤闻言,心中一片激动。

之前虽然刘建军言语中都未曾提及将李显送回房州的事,但李贤也明白,李显的事极为重要,在狄仁杰未曾表态之前,绝对不能走漏半点风声,所以李贤也没有催促刘建军。

但现在,狄仁杰表态后,就意味着李显能跟着狄仁杰回房州了。

“狄公……此言当真”李贤声音都带上了一丝颤抖。

“殿为,凡事需谋定而后动,冲动愤慨,于事无补,反招其祸,这也是狄某方才询问朝廷章程之故,非是畏缩,实是需知彼知己,权衡利弊。”

刘建军抚掌笑道:“我就知道!狄公是明白人!那咱们就更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狄仁杰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看向刘建军:“刘长史方才所言北易南粮之策确实精妙。

“此举若能成,一可解当前燃眉之急,收拢关中民心,此乃殿下之仁德,二可借此经营一条隐秘渠道,积蓄钱粮物资,此乃日后之根基,三可借此与南方诸多州府、豪族建立联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