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狄仁杰入伙(又长又粗的大章节)(1 / 8)

加入书签

第177章狄仁杰入伙(又长又粗的大章节)

李贤和刘建军回到沛王府不久,便有门吏来报,言宁州刺史狄仁杰递帖求见。

李贤与刘建军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了然。

“快请!”李贤整理了一下衣袍,起身。

“看来狄仁杰是品出那粥里的味道了。”刘建军嘿嘿一笑:“这不就来了么省得咱们再去找他。”

……

片刻后,狄仁杰在内侍引领下步入厅堂。

他官袍上还带着些许风尘,面容虽略显疲惫,但双目炯炯有神,步伐沉稳。

“下官狄仁杰,参见沛王殿下。”狄仁杰一丝不苟地行礼。

“狄公不必多礼,快请坐。”李贤上前虚扶,态度很是热络,“狄公何时回的京怎也不提前知会一声,本王也好设宴为狄公接风。”

因为刘建军特意交代,所以李贤也故作不知狄仁杰早就已经到了长安。

“殿下客气了。”狄仁杰依言坐下,神色平静,同样没露出丝毫异样:“下官奉旨回京述职,昨日方至,因惦念关中灾情,今日特去城外看了看施粥的情况,故而未来得及先行拜帖,唐突之处,还望殿下海涵。”

寒暄几句后,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灾情上。

“方才在城外,见粥棚施粥井然,虽粥品粗粝,却能日日不绝,活人无算……此事乃殿下与刘长史之力”狄仁杰看向刘建军,目光中带着探究。

李贤有些惊奇:“狄公如何知晓”

刘建军并未借施粥一事收拢民心,反而是把这事儿保密安排的,所以粥棚并无沛王府标记,负责施粥的小吏们亦不知背后东主。

而狄仁杰方才说的是“之力”,而不是“出谋”,也就意味着他看出来了这些粥是沛王府发放的。

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狄仁杰微微一笑,带着一丝洞悉世情的了然,缓缓道:“殿下,赈灾之事,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能于粮价腾贵之际,持续不断筹措到如此数量的粮食,已非寻常富户所能为。此其一。

“其二,施粥之策,看似粗粝,实则深得‘广济’与‘持久’之二髓。

“掺糠麸杂豆,非深知民间疾苦、不计个人虚名且精于算计者不能为、不敢为。

“寻常官仓放赈,或为政绩,力求粥稠米白,世家大族施舍,或为善名,亦多求精良。如此不避物议,只求活人最多之法,非大魄力、大慈悲者不可为。”

狄仁杰说到这里,目光再次落回刘建军身上,带着明显的赞赏和钦佩:“昔日狄某在长安时便看出刘长史擅经营,能聚财,更奇在能将这些财货用于实处。

“今日见那粥棚调度有序,粮食混合比例恰到好处,既不至于难以下咽激起民变,又能最大程度延展粮食效用,此等精细算计,非常人所能。

“再联想到殿下昔日为民生民计奔走,甚至不惜三顾茅庐,请教与狄某,故有此一猜。

“看来,下官是猜对了。”

李贤闻言,心中惊叹。

联想到狄仁杰在赈灾现场做的事情,瞬间了然。

短短几个动作,狄仁杰不仅看出了粥棚的幕后之人,甚至连刘建军在其中起的关键作用以及那掺糠麸策略背后的深层考量都洞察得一清二楚。

这份观察力、推理能力和对人心世情的把握,实在令人叹服。

他苦笑道:“狄公真是明察秋毫,本王这点微末伎俩,在狄公眼中竟是无所遁形,不错,此事确是建军主导,本王不过是提供了些微末支持,只是……此法终究粗糙,恐惹非议,让狄公见笑了。”

“殿下何出此言”狄仁杰正色道,语气中带着由衷的赞许,“下官非但不见笑,反而要代这关中无数饥民,谢过殿下与刘长史活命之恩!”

说着,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