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憨人得福(2 / 3)
轩意识模糊,却感受到了那份滚烫的关心,顺从地一口一口把药喝了下去。在陈二没日没夜的照料下,三天后,李文轩的高烧终于退了,人也清醒了过来。
他睁开眼,看到的是陈二那双布满血丝却满是喜悦的眼睛,还有自己身上那件散发着汗味和草药味的旧夹袄。一瞬间,李文轩的眼眶湿润了。他挣扎着坐起来,对着陈二深深一揖:“陈大哥,救命之恩,文轩没齿难忘!若他日我有一线成就,定当厚报!”
陈二赶紧扶住他,摆着手说:“哎呀,相公,快别这么说!谁出门没个难处?您好了,比什么都强。快,我给您熬了粥,趁热喝点。”
李文轩看着眼前这个朴实得像块石头一样的汉子,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这份恩情,不是一句“谢谢”就能还得清的。
病愈之后,李文轩坚持让陈二多歇了两天。两人继续上路,陈二挑担的脚步依旧稳健,但李文轩看他的眼神,却多了几分敬重和感激。到了驿站,李文轩不仅付了双倍的工钱,还把自己身上的几两碎银都塞给了陈二。
“陈大哥,这点钱您拿着,买件新衣裳,改善改善伙食。等我进京之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一定会回来寻您。”
陈二哪里肯要,推辞了半天,最后在李文轩的坚持下,才红着脸收下了。他站在驿站外,看着李文轩的马车远去,心中默默祈祷:“好人有好报,愿李相公金榜题名!”
日子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陈二依旧每天挑着担子,在青石镇上穿梭。只是偶尔夜深人静时,他会想起那位温文尔雅的李相公,想起那座破庙里的三天三夜,心里总是暖暖的。
一晃大半年过去了。这天,青石镇突然热闹起来,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队官差骑着高头大马,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浩浩荡荡地进了镇子。镇上的百姓都围过来看热闹,不知道是哪位大官驾到。
轿子在镇中心停下,一位身穿大红官服,头戴状元帽的年轻官员走了出来。他仪表堂堂,气宇轩昂,正是半年前那个病倒在破庙里的书生——李文轩!
原来,李文轩在京城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被皇上钦点为翰林院修撰。他衣锦还乡,第一件事,就是来青石镇寻找他的救命恩人——挑夫陈二。
李文轩站在镇口,四处张望。很快,他就在人群中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陈二正挑着一担柴,好奇地往这边看,还没认出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状元郎,就是他曾经照顾过的李相公。
“陈大哥!”李文轩大步走上前,激动地喊道。
陈二愣住了,仔细一瞧,惊喜地叫出声来:“李……李相公?您……您真是状元郎?”
“正是在下!”李文轩紧紧握住陈二那双布满老茧的大手,动情地说,“陈大哥,若不是您当初的救命之恩,我李文轩早已命丧荒野,何来今日的荣华富贵!您的恩情,我今日就是来报答的。”
说着,他让随从捧上一个沉甸甸的盒子,打开一看,里面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李文轩指着箱子说:“陈大哥,这些银两,请您务必收下,足够您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陈二一看这阵仗,吓得连连后退,头摇得像拨浪鼓:“使不得,使不得!李相公,我帮您是应该的,哪能要您这么多钱!我……我一个挑夫,要这么多钱也没用啊!”
李文轩知道陈二的脾气,他是个实在人,不贪不占。沉吟片刻,他有了主意。他拉着陈二的手,走到镇上最繁华的街口,那里有一间闲置多年的铺面。
“陈大哥,您说您要钱没用,那是因为您没个安身立命的本事。”李文轩指着那间铺子说,“我替您盘下这间铺子,再给您一笔本钱,您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比如,开个茶馆,或者杂货铺,凭您的老实厚道,生意一定会红火。这样,您就不用再风吹日晒地挑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