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哑木匠(2 / 3)
爷的妻子喜欢安静读书;他们的小儿子则活泼好动,喜欢爬树观鸟。
七日后,亭子建成。
看上去平平无奇,比普通亭子略小,结构简洁,没有繁复雕刻。
县太爷心下有些失望,觉得配不上“全县第一”
的名头。
然而一到亭中坐下,顿觉不同。
时值盛夏,亭内却凉风习习;坐在固定的位置上,恰好能透过一扇特意留出的窗洞,看到那株老梅树最美的枝干;亭子的屋檐高度经过精心计算,既不会挡住观梅视线,又能恰到好处地引入阳光,在冬日暖阳时分照到亭中人的膝盖以下,驱寒而不刺眼。
更奇的是,县太爷每次心烦意乱时,只要在亭中坐上一炷香时间,便能心平气和;他妻子现这亭子读书光线极佳,且极为安静;他们的小儿子则爱上了亭子一侧特意设计的矮栏,常坐在上面看鸟,安全又不挡视线。
县太爷这才明白哑木匠的深意,感激不已,完工后不仅奉上新米清水,还坚持要赠一块匾额,上书“妙手仁心”
。
哑木匠摆摆手,只取了米水,飘然而去。
阿竹跟着哑木匠学了三年,手艺渐长,但总觉与师父相差甚远。
一日,他忍不住问:“师父,您这手艺,我怎么学都学不会精髓,到底差在哪儿?”
哑木匠不会说话,便带阿竹进山,指着一棵老树,让他选一段做椅子面。
阿竹挑了又挑,选了一段纹理直、无节疤的木材。
哑木匠却摇摇头,选了另一段有旋涡状纹理、略带瑕疵的木料。
椅子做成后,阿竹才明白其中奥妙——那旋涡状纹理恰好符合人体背部曲线,而那处“瑕疵”
,正好成为扶手下方一个天然的拇指凹槽,握上去无比舒适。
哑木匠用手势告诉阿竹:每块木头都有它的语言,你要学会倾听。
原来,哑木匠天生能与树木沟通。
他触摸木材,能感知它的纹理走向、硬度变化、甚至生长过程中经历的阳光雨露。
他做的每一件木器,都是顺着木材本身的特性,而非强行改变。
这正是他作品有灵性的原因。
这年秋天,村里突山洪,许多房屋被冲毁。
灾后重建,哑木匠不眠不休地为村民制作家具,一连两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
阿竹心疼师父,劝他休息。
哑木匠只是笑笑,比划着说:树木舍身为屋,我舍力为人,理所应当。
最后一件家具完工那晚,哑木匠病倒了。
他把自己关在木屋里,不让任何人打扰。
七日后,阿竹担心不已,推门而入,现师父安详地躺在床上,已经去世多时。
令人惊讶的是,哑木匠的容颜看起来不过四十岁左右,全然不似老人。
而他的工具——锯、刨、凿、斧,每一件都磨损得极其严重,像是经历了百年使用。
村民们感念哑木匠的恩德,合力为他办了后事。
整理遗物时,在他床下现一个锁着的小木箱。
箱子没有锁眼,浑然一体,不知如何打开。
阿竹抚摸着箱子,忽然泪如雨下——他认出这箱子的木材,正是当年救了他母亲的那块奇木。
当夜,阿竹梦见哑木匠。
在梦中,师父终于能开口说话:“开箱之法,在无心之时。
箱中所藏,乃我一生所学,待有缘人启。”
阿竹醒来,不再执着开箱,将箱子供奉在师父牌位前。
三年后的一个清晨,村中来了个外乡人,说是家中老母重病,需一味“木心”
做药引,听闻哑木匠曾用奇木救人,特来求取。
阿竹摇头,说师父已去世多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