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错认的信物(2 / 4)

加入书签

丁厉声喝道,一脸嫌弃。

“这位大哥,我、我找赵大山赵大人。”

水生怯生生地说。

家丁嗤笑一声:“我家老爷的名讳也是你能直呼的?去去去,要饭到别处要去!”

“我不是要饭的,”

水生急忙解释,“我是赵大人的同乡,小,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

这时,府上门客刘先生正好出门,听见这话,停下脚步打量了水生一番,冷笑道:“哪里来的骗子,也敢冒充老爷的故人?我家老爷何等身份,岂会有你这样的朋友?”

水生急了,从怀里掏出那破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半块玉佩:“我有信物!

这是当年我和大山兄弟分开时,他给我的信物,说是有难时凭此物相见!”

刘先生接过玉佩,随意瞥了一眼:“不过是半块破玉,街上二十文钱能买三块!

看你这样子,定是不知道从哪听说老爷名讳,前来招摇撞骗的!

赶紧滚,否则抓你见官!”

几个家丁上前,连推带搡地把水生赶走了。

刘先生转身进府,正好遇见赵大山在园中散步。

“刚才门外何事喧哗?”

赵大山随口问道。

“回老爷,不过是个乞丐,冒充您的同乡前来行骗,已被小人赶走了。”

刘先生恭敬回答。

赵大山点点头,没再多问。

他如今身为知府,每日前来攀附关系的人确实不少。

李水生被赶出赵府,心灰意冷。

他漫无目的地在金陵城里游荡,身上的盘缠早已用尽,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天空飘起雪花,寒风刺骨,他只好躲到一座桥洞下避寒。

蜷缩在冰冷的桥洞里,水生握着那半块玉佩,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他不怪大山,只怪自己命苦。

也许大山早就忘了儿时的约定,也许那只是孩童的戏言,只有他这个傻子还当真。

“娘,我想回家”

三十岁的汉子,哭得像迷路的孩子。

赵大山这晚翻来覆去睡不着,不知为何,总想起小时候和李水生一起玩耍的情景。

他们一起爬树掏鸟蛋,一起下河摸鱼,一起在麦田里打滚那些单纯快乐的时光,如今想来,恍如隔世。

他突然想起分别时的那半块玉佩,想起自己的承诺:“有难时凭此物相见”

“这么多年过去了,水生也不知怎么样了”

赵大山喃喃自语。

第二天一早,赵大山唤来管家,问道:“昨日那前来求见的人,可曾留下什么话?”

管家回道:“刘先生说他是个骗子,拿着半块破玉说是信物,就被赶走了。”

“破玉?”

赵大山心里一紧,“什么样的玉?”

“刘先生说就是普通的青玉,上面好像刻着半个字。”

赵大山猛地站起,脸色大变:“快!

快去把刘先生叫来!”

刘先生匆匆赶来,赵大山急问:“昨日那人拿的玉佩,上面刻的是不是半个‘义’字?”

刘先生一愣:“老爷怎么知道?那玉粗糙得很,像是随便刻的”

“混账!”

赵大山勃然大怒,一拍桌子,“那是我与小李水生的信物!

你竟敢擅自将他赶走!”

刘先生吓得扑通跪地:“老爷恕罪!

小人看他衣衫褴褛,不像”

“不像什么?”

赵大山气得浑身抖,“我赵大山是那等嫌贫爱富之人吗?十五年前,我与他击掌为誓,有难时凭玉佩相认,刀山火海,绝不推辞!

你倒好,把他赶出府去!

他如今身在何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