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o章 竹语灯(2 / 2)
。
师爷只好悻悻而归。
刘知府哪肯罢休,几天后亲自带人来到阿竹家。
这次他不再客气,直接命令衙役搜查阿竹的家,寻找制作竹语灯的工具和图纸。
阿竹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些人翻箱倒柜,心里又气又急。
她突然冲进屋里,抱起那盏最心爱的竹语灯,转身就往外跑。
“快追!
别让她毁了灯!”
刘知府大叫。
阿竹拼命往村外的河边跑,衙役们在后面紧追不舍。
到了河边,眼看就要被追上,阿竹回头看了一眼,泪珠滚落,喃喃道:“竹灯有灵,不侍权贵。”
说完,纵身一跳,连同那盏灯一起沉入了湍急的河中。
刘知府派人打捞了三天三夜,也没找到阿竹的尸体和那盏竹灯,只好作罢。
村里人都为阿竹伤心,多好的一个姑娘,就这么没了。
有人说半夜里听见河边有竹叶沙沙作响,像是阿竹在哭。
冬去春来,河边的冰雪融化了,岸上的泥土变得松软。
一天清晨,有个渔夫路过河边,突然现河岸上长出了一片嫩绿的竹笋,奇怪的是,这些竹子竟然隐隐着淡光。
更奇的是,这片竹林长得特别快,不出一个月,就成了一片茂密的竹林。
风吹过时,竹叶相碰的声音格外清脆,像是有人在轻轻说话。
村里人都说这是阿竹化作了竹魂,守护着村子。
大家怀念阿竹,就从这片竹林里砍了些竹子,仿照阿竹的方法制作竹灯。
说也奇怪,用这片竹林里的竹子做的灯,虽然没有阿竹亲手做的那般灵巧,但在夜晚点亮后,灯光特别柔和明亮。
要是有谁在夜里迷了路,提着这灯,灯光就会特别照亮正确的方向。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连临安城里的人都知道了。
翠竹村的竹灯一下子出了名,供不应求。
村里人靠着卖竹灯,日子都好过起来。
大家不忘本,赚了钱就在村头建了一座小祠堂,纪念阿竹。
再说那刘知府,因为贪赃枉法,第二年就被革职查办了。
新任的知府为官清廉,听说竹语灯的故事后,特地到翠竹村看望百姓,还到阿竹的祠堂上了一炷香。
如今,翠竹村的竹语灯成了当地一绝。
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点起竹灯。
老人们说,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如果你提着一盏竹语灯,静心倾听,或许能听到风中传来竹片的低语,那是阿竹在指引迷路的人回家呢。
而那片光的竹林,每年春天都会出新笋,生生不息,仿佛阿竹的善良和风骨,永远留在了人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