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o章 诊脉石(1 / 2)
青岩镇的老街尽头,有间青瓦白墙的药铺,门楣上悬着块褪色的木匾,写着"
明川堂"
。
堂中靠墙立着块青黑色石头,巴掌大小,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山涧溪流,又像星图。
这是孟庆丰家三代相传的"
诊脉石"
,据说能照见人体内的病根。
孟庆丰蹲在药柜前抓药,听见门槛"
吱呀"
一声,抬头见个穿粗布衫的老妇扶着门框喘气。
他放下药筛子,迎过去扶住老妇:"
大娘,您哪儿不舒服?"
老妇咳得直不起腰,额角渗汗:"
咳咳了整月,夜里更狠,痰里带血丝"
孟庆丰引她到诊脉石前:"
大娘您把手放这儿。
"
老妇颤抖着按上去。
石头表面原本模糊的纹路突然清晰起来,像溪水漫过石滩,泛着淡青的光。
孟庆丰盯着纹路看了片刻,转头对药童说:"
去后园挖三株白茅根,再取半钱川贝母。
"
"
孟大夫,"
老妇抹着泪,"
我这病,县里的先生都说没法治"
"
您这是肺里积了湿寒,"
孟庆丰边包药边说,"
白茅根祛湿,川贝母润肺,再喝七副,保管见效。
"
他顿了顿,又从药箱里摸出个纸包,"
这是野蜂蜜,冲药时加两勺,甜丝丝的,喝了不难受。
"
老妇千恩万谢地走了。
药童收拾药柜,嘟囔道:"
师父,您又白搭药钱。
那老妇穷得连诊金都掏不出,川贝母多贵啊!
"
孟庆丰笑着摇头:"
你瞧那诊脉石。
"
他指着石头上渐淡的纹路,"
方才石纹是水波纹,说明她体内湿重,得用甘润的药材慢慢调。
若用猛药攻,反而伤了根本。
"
这诊脉石是孟庆丰的祖父传下来的。
听老辈说,孟家祖上是走方郎中,有一年在深山救了只被猎人套住的白狐。
白狐伤愈离去时,衔来块石头放在药箱上,说:"
此石通人性,能照见病源。
"
此后,孟家人行医,只需让病人按石,便知病在何处,从无差错。
孟庆丰十六岁接了诊脉石,头回独立看病是个寒冬。
有个小乞丐缩在药铺门口,嘴唇紫,浑身抖。
孟庆丰让他按石,石纹竟像跳动的火焰。
他立刻明白是中了寒毒,熬了碗姜糖水,又翻出压箱底的野山参,切成薄片喂给小乞丐。
那孩子喝了三碗热汤,出了身透汗,醒来时直喊"
饿"
。
"
小友,"
孟庆丰摸着他的头,"
你这石纹是火纹,是冻坏了身子。
往后别再露宿街头,我家后屋有间偏房,你若愿意,来帮着晒药吧。
"
小乞丐名叫阿狗,从此留在明川堂。
他手脚勤快,跟着孟庆丰学认药材、背医书,渐渐也能搭把手诊脉。
有回他悄悄问:"
师父,这石头真有灵?"
孟庆丰把石头擦得锃亮:"
哪有什么灵?不过是祖上传下的经验。
你看这石头纹路,粗细分明,像极了人体的经络。
病人按上去,气血一动,石面便起了反应。
所谓诊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