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9章 所谓歼-10H,那不是歼-35吗!(4 / 5)

加入书签

bsp;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落后了。

    由此可见,歼-20的提前定型服役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歼-20的基本型出来之后,很多人反对采购服役,因为除了一个隐身性能和更加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之外,歼-20其实并不比歼-10D优秀多少。

    但是,歼-20的造价是歼-10的8倍!

    7倍啊!

    买一架歼-20的钱能够买一个中队的歼-10D,而且,歼-10D又这么能打,压着全世界所有现役战机打,有绝对的优势。

    这一种观点认为,在有限的经费情况下,采购更多的歼-10D是最划算的,而不是用多出8倍的钱去采购歼-20。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歼-20还不成熟,很多技术的成本没有降下来,说白了,算经济账的话,这个飞机还不具备列装部队的条件。

    不算经济账?

    部队首先算的就是经济账!

    打仗打的是后勤,是钱,不算经济账的仗是决计打不通的!

    当时这种观点占据了主流,就连当时空军司令王海龙上将也认为,应该暂缓列装歼-20,继续试飞继续深入研制,左右已经世界领先了,不差那几年。

    但是李干知道,一旦美国人反应过来,以他们的技术底蕴和实力,实现反超是分分钟的事。

    最关键的是,最好的试飞场是战场,歼-20到底要进行什么样的改进,部队用了之后提出来的意见才是最有针对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研制和使用相结合,更能推动新技术往成熟方向发展。

    当时李干力排众议,说服了空军首长,如此才有歼-20小批量列装部队。

    前后一年多时间,歼-20已经列装了3个中队,共计是36架,全部放在东南沿海。

    正如李干所说的,歼-20的技术就是在这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断成熟,然后到了现在能够用在歼-10H上面!

    36架歼-20,造价相当于288架歼-10D!

    可见,当时李干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的。

    这个压力,是直到此前李干驾驶歼-20突入关岛实施低空通常行动之后,才有所减缓。

    而到了现在,歼-10H这个结果,足以消除所有的质疑声。

    “我得飞上几圈,孙队长,你给我伴飞!”李干心潮澎湃,他必须要亲自飞一飞歼-1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