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32章 召回退役军人(3 / 4)

加入书签

p;   显然,吴立峰很清楚缺口,很保守地给出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李远海微微点头,“5000人,数字不大。”

    吴立峰苦笑着说,“司令,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大了。”

    “召回退役军人,没有办法按照兵役法征集新兵的方式来,对象是技术类人员的话,基本上退役前是士官了,这里面许多人在地方上已经安置了工作,许多还是国家公务员编制的,单单是手续这块,就很让人头疼了。”

    “他们回到部队入了军籍后,地方上的户籍怎么办,地方上的人事关系怎么办,是按照入伍前最后一个月的待遇执行,还是另外制定一个待遇标准。”

    “等等等等,全是问题。”

    闻言,李远海有点被吓到了。

    那可就是5000个地方上的编制,当然,这里面不是每个人都入了国家编制。

    吴立峰说,“人家在地方上的工作能干到退休,部队把他们召回来,是不是让他们在部队干到退休,还是服役个三四年再退伍回去。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甚至可以说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活,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李远海越发心惊了,这绝对是天大的事情。

    其实,吴立峰说的这些还只是他能想到的问题,当前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都还在起步阶段,单单是一个士官制度改革,就摸索了几年,不断在调整。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兵的肯定要有奉献精神,但是,当领导的不能只要求当兵的奉献,必须要考虑到同志们的切身利益。

    好嘛,全是问题,而且都是非常麻烦的问题。

    李远海干脆不想了,直接问提出这个建议的人,道,“阿干,既然你提出来了,那肯定有解决的办法,说说吧。”

    李干点了点头说,“参谋长说得没错,涉及许多问题。有一点,5000人是不够的,要让队伍的新老更迭回到正常水平,至少需要召回10000名退役军人。”

    “关于退役军人再次入伍后,其工作岗位的问题,我的意见是,要求他们单位保留岗位,第一个服役期,也就是四年期满后,必须要以原岗位进行接受。”

    “其实,有工作的人的后顾之忧反而好解决,比较棘手的是选择自谋职业这一类人。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保障,才能做到公平。”

    “我的意见是,让他们自由选择是否再次入伍,兵龄可以叠加,退役后根据兵龄进行安置。相信这个条件是比较吸引人的。”

    “召回退役军人不是单向选择,应该实施双方选择,我们要挑选,他们也可以选择是否再次入伍。”

    顿了顿,李干说,“另一个办法就是完全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