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41章 都想去海外服役(3 / 5)
1B的性能指标,都没有完全达到当初立项的时候部队所提出来的要求,要不是上面强压下来,李干甚至不会批准定型生产。
所以,他提出对211厂的惩罚,实在是不足一提。
空军起码要采购500架以上,而且,出口的机会也非常大,说句不好听的,211厂后面再烂泥扶不上墙,靠吃歼-11C这个老本,也能吃个二十年了。
李干把歼-11C后续的试飞计划敲定,签字批准,便带着随从返回了南港海军基地。
他到底是躲不过的。
海外部队的待遇标准不是他制定的,但却是根据现在的部队待遇标准来制定的,而现行的待遇标准,是李干全程参与制定的。
就义务兵为例,如果第二年,也就是上等兵的时候,能够到海外服役,津贴系数是2.0,此外还有海外补贴,根据所从事的岗位,还有岗位补贴,如果是海军,还有远海航补。
林林总总算起来,一个月1000元打不住。
这只是义务兵啊!
要是军士,哪怕是最低一级的下士第三年,每月的收入突破2000元,一年下来就是2.4万!
这个待遇标准让很多矜持的人不再矜持了。
都是干,在哪不是干,为什么不争取去高工资的地方干,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
海外部队成了香饽饽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可是,李干低估了高待遇的吸引力。
其实,这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当前军人待遇还是不够理想。
东大人都是有故土情结的,能在国内服役,大多不会选择出国去,若不是生活所迫……
使命召唤不在此列。
李干让人龙临把打招呼、走后门、说人情的人员名单全部整理出来。
他要放大招了。
有的人认为,能把话递到海外办这里的,那肯定是有比较高级别的干部,事实的确如此。
这个级别起码是师级。
对一名列兵来说,又如何能联系到师级干部并且使其为自己说话呢,七拐八拐托关系,总是能找到的。
对许多人来说,加入海外部队,到中东那边去服役,几乎可以说是改变人生的一件事情,为此,付出再大代价也在所不惜。
胡伟江不过是东大最普通家庭出身的农家小子,就因为他进入了士官召回计划,就因为他成为了驻外部队的一员,同一个县城的兵,竟然七绕八拐地找到他这里来。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