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倾听他人观点 才能更好的沟通(1 / 4)

加入书签

“学生们,老师讲解完‘师生交往的模式’,紧接着老师开始讲这节课的第4板块—‘师生交往中的问题’,这当中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沟通障碍’和‘权威与平等的平衡’。”

道法课老师清了清嗓子,开始娓娓道来:

“先来说说‘沟通障碍’。

在师生交往里,沟通障碍时有生,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墙,阻碍着师生之间顺畅的交流。

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源于表达不清。

老师可能因为教学任务重,在传达信息时没有考虑周全,导致学生没能准确理解老师的意图;而学生呢,可能由于年龄小、表达能力有限,或者紧张,无法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传达给老师。

比如说,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是写一篇关于环保主题的短文,但表达得不够明确,没有说明具体的字数、格式要求,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困惑,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就造成了沟通上的障碍。”

“另外,倾听不足也是沟通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可能没有全身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只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容易忽略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而学生呢,有时候在老师讲话时,可能会因为走神、不感兴趣等原因,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话,导致后续无法很好地回应老师,也会影响沟通的效果。

就像之前有个学生,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他却在下面开小差,等老师提问他时,他完全答不上来,这就是倾听不足导致的沟通问题。”

“还有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也可能造成沟通障碍。

我们学校里有些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比如,有些地方的方言和普通话在表达某些意思时会有差异,这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老师不能很好地理解,从而产生沟通上的误会。”

“接下来,我们讲讲‘权威与平等的平衡’。

在师生交往中,权威和平等是一对需要巧妙平衡的关系。

传统观念里,老师有着较高的权威,学生需要尊重和服从老师。

这种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老师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为学生指引方向,让学生少走弯路。

但是,如果权威过度,老师总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学生相处,不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就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和压抑感,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

“相反,如果过于强调平等,忽略了老师的权威性,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完全不把老师的话当回事,随意打断老师讲课,不遵守课堂纪律,那么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

所以,我们需要在权威和平等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老师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威,让学生尊重和信任自己,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沟通。

比如,在讨论问题时,老师可以放下自己的权威架子,和学生一起探讨,鼓励学生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要在关键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既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又能从老师那里获得有益的知识和建议。”

道法课老师讲完后,目光温和地扫视着全班同学,问道:

“大家对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或者自己的看法呢?”

教室里先是一阵短暂的安静,随后,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纷纷举起了手。

类轩同学率先站起来说道:

“老师,我觉得有时候沟通障碍不只是表达和倾听的问题,还和我们的情绪有关。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