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历史课1(2 / 4)

加入书签

紧握住手中的笔,准备记录下每一个要点,让这些知识成为他心灵的财富。

随着老师的第一句话响起,权三金的心跟随着历史的脚步,踏上了探索的旅程。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太阳系漫游2o15》里的片段。”

视频中讲述: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幸运儿,这里生机勃勃,不仅是众多生物的天堂,还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在漫长岁月中,人类一直在思索自己从何而来?……’

权三金凝视着播放视频里展示的广阔宇宙和地球生命的演变历程,他的思绪随着画面中星辰的旋转而飘远。

历史老师适时按下暂停,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早期的人类代表”

几个大字,随后转过身来,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位同学,语重心长地说:

“这一切,都是我们探索历史的。”

“让我们从最早的原始人,比如露西和北京人开始,逐步了解他们如何使用工具,如何形成社群,如何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这些早期的人类,虽然生活在远古,但他们的每一步努力,都为我们的今天奠定了基础。”

“同学们,让我们追溯到那个时代,感受那些先民用双手开拓世界的故事。

他们虽然未曾拥有现代科技,但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却是我们永远的灯塔。”

“现在,让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探寻那些曾经尘封的记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考古学家在13多处省份现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其中,山顶洞人位于今天的北京周口店,他们不仅继承了北京人的体质特征,而且在石器制作技术上有了显着的提升。”

“山顶洞人的出现,标志着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过渡期间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

“东胡林遗址的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过渡期的历史价值。

东胡林先民在承继山顶洞人技术的基础上,开创了人工栽培粟的先河,使得农业生产成为可能,陶器的制作和使用,更是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些古老的生活痕迹,不仅显现了先民们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也映射出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为研究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提供了宝贵资料。”

“东胡林遗址的墓葬习俗和赤铁矿颜料的运用,反映出先民对死亡和美的认识和尊重,这些珍贵的历史信息,是我们探寻人类文明展脉络的重要线索。”

历史老师讲述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权三金心中的历史画卷更加丰富多彩,他仿佛跟随老师穿越时空,见证着历史的诞生。

历史老师讲累了,便拿起放在讲台上的水杯,微微抿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人类是由古猿演化而来,距今3oo万年左右;有的古猿已能直立行走,并会制作工具,后来进化成直立人。”

“距今约2o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

“到距今5万年,早期智人进化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历史老师打开一个遗址的图片,对同学们说道:

“请大家看这幅图,这是位于浙江省的河姆渡遗址,晚期智人在此生活,他们已经开始懂得水稻种植,进入了农耕社会。”

“河姆渡人的定居生活,为我们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的面貌,他们的房屋、陶器、玉器等,都显现出高度的文化成就。”

“河姆渡遗址的掘,不仅让我们窥见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活场景,更是为了解中华大地上古人类农耕文明的进程提供了实证。”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