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 第九百九十六章 不是说服,而是筛选(1 / 6)

加入书签

    百老汇42街214号,新阿姆斯特丹剧院内,一场音乐剧刚刚落幕,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

    作为台下观众的一员,羽生秀树一边鼓掌,一边对身边的红发美女格蕾·海斯说。

    “真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他这话倒并非客套的吹捧,因为刚刚观看的是百老汇1980首演,当年便荣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的《42街》。

    其剧中的集体美式踢踏舞场面,绝对是音乐剧行业的标杆。

    不过音乐剧虽好,但剧院的上座率却不高。

    至于原因,刚刚与彼得·彼得森谈完,看过一些资料的羽生秀树多少知道一些。

    这家新阿姆斯特丹剧院建造于1902至1903年之间,是百老汇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剧院之一。

    其实就算不看时间,只看剧院的名字,也能看出这家剧院的历史。

    因为纽约这片土地,在大航海殖民时代的十七世纪,原本是由荷兰率先殖民的,荷兰人为这里取的名字就叫新阿姆斯特丹。

    如今纽约的名字,是英国夺取之后重新命名的。

    新阿姆斯特丹剧院曾经也有过辉煌,但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受经济影响曾经短暂关闭。

    等到重新营业时,却遇到了电影行业迅猛发展,让新阿姆斯特丹剧院再次陷入了经营困境。

    之后新阿姆斯特丹剧院数次易手,甚至一度当做电影院使用,当然这也是很多百老汇剧院经营困难时的常规操作。

    可即便如此,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依旧没能存活下来,在四年前宣布破产,经过一系列的破产重组,最终被隶属纽约官方的纽约城市发展公司收购。

    成为了纽约的“国企”之后,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一直处于半停业状态,没有了固定演出。

    偶尔的表演,也只能算是纽约的文化展示。

    这也是为何,今天彼得·彼得森的剧院投资组合产品里,没有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的原因。

    因为它的控制权在官方,不方便进行一些“灵活”的商业操作。

    不过对于新阿姆斯特丹剧院,羽生秀树的前世记忆其实还有些信息。

    那便是这家剧院在停业到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百老汇重新焕发活力,新阿姆斯特丹剧院也迎来了重启。

    好莱坞巨头迪士尼,出于推广IP,增加周边盈利的考虑,与纽约城市发展公司合作,重启了新阿姆斯特丹剧院。

    然后便在这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