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 教化道徒(2 / 3)

加入书签

陶青虎从五龙山道观里出来,扑面清风拂煦,山间雀噪虫鸣,涧水潺潺照影,离此百米远处是一陡奇峭山崖,师徒俩朝那边走去,一路指点河川,说不尽自然界的无限妙趣。

就说五龙山吧,东西南北四座峰峦环拱着中间一座最高峰,海拔约48886米,周边较矮的也有3ooo多米,均状如飞龙,气度恢宏。

相传上古时期,东海龙王的五个儿子在东土争霸角逐,捣海翻江,把泱泱华夏弄成一片水乡泽国,真是“禽兽作珠蚌,人或为鱼鳖”

了。

其时,天帝震怒,令后羿射杀五龙,后羿功夫了得,让五龙死去化成五峰朝拱的山脉,使之便于百姓休养生息,以消减其所造种种罪孽,故后人称此为五龙山。

妙衣真人修行的道观在南峰之上,西峰有观音寺,其余山峰均为自然森林。

当下妙衣真人问陶青虎先游览哪座山峰,陶青虎说:先到观音寺去敬香,也好让菩萨保佑我们一路顺风。

妙衣真人当即赞许,遂与道徒一起朝西峰方向走去,山路崎岖,时而浓荫蔽日,时而坡道豁敞。

走了一段路,忽闻凄厉的鼠叫声,只见一石罅旁盘曲着一条乌梢蛇,嘴里咬着一只灰毛老鼠,尾巴与两只脚爪还在无力地挣扎。

陶青虎即刻折断一根树枝,剔除旁枝和叶子,操在手里正要击打该蛇头部,他倒不是要救那只正在吞噬中的灰毛鼠,而是有一种见蛇不打三分罪的意识在支配着,他打算既除蛇又灭鼠。

顿时,妙衣真人对陶青虎说:可不要伤了它们的性命,以人的立场来讲,这两个异类均对人有危害性,可以一并处死。

但你现在随缘修行,道家讲究顺乎自然,保护生态,以此来看,蛇虽有毒,但它不轻易攻击人,相反还帮助人。

正举起树枝准备击打乌梢蛇的陶青虎望着妙衣真人愣,且听他继续说:为什么帮助人呢?它吞吃被人类公认为四害之一的老鼠,这样说来,蛇也是益虫。

但现在为什么两条生命都要救助呢?妙衣真人盯着陶青虎重复问。

他答不出,妙衣真人接道:因为我们现在到观音寺去朝拜观音菩萨,不宜犯杀戒,最好能够救助生灵。

妙衣真人边说边夺过陶青虎手里的树枝,朝乌梢蛇轻轻地抽打,它受惊后吐出嘴里吞入半截的灰毛鼠,曲起鳞甲纷披的身子,旋即钻进了石缝。

那灰毛鼠尚未死去,一只前脚被咬伤了,只见它朝石罅相反的那个败叶半遮的土洞一跛一跛地爬去,陶青虎正欲用脚踹它,妙衣真人说:别伤害了性命,我不是说过,去朝拜观音寺,绝不可杀生。

陶青虎不解地说:观音为什么要保护所有的生灵?妙衣真人说:因为所有的生灵都有佛性,都值得怜惜,保护生灵,也就是保护自己。

陶青虎感觉妙衣真人的话有些玄乎,他不甚理解,边问边用自己的观点反驳:保护生灵就是保护自己吗?假如我保护蛇,难道说我就是蛇了?妙衣真人用道家、佛家的理论解释说,生命的反作用力丝毫不爽,保护了任何生灵,也就是与其结了善缘,那么一旦机缘成熟,你就会得了相应的保护,所以说,保护生灵就是保护自己,也就是间接保护自己,这里的自己多指未来的自己。

陶青虎由于业障深重,总难以透彻理解妙衣真人的话,他却有许多歪理,与师父争论不休。

那份陪师父观光赏景的兴趣随之索然败落。

师父为了焕他对佛教真谛的认知意识,便加快步,绕过几座山岭,跨过几道峡谷,渐渐地到了西峰,气氛肃穆、殿宇轩敞的观音寺就矗立在眼前。

寺前一位和尚看门,见来了生人,便合掌施礼:两位施主里边请。

寺内有一个4o来平方米的大殿堂,神龛上有一排相貌端庄神态各异的弥陀、文殊、普贤、观音、弥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