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挖人这事急不得(2 / 3)

加入书签

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

谢伯洪凑过来看了一眼:“这小子我打听过,技术好,肯钻研,就是性格直,不太会来事,在长红晋升慢。”

徐大志眼睛一亮:“这样的人正是咱们需要的。

技术过硬,又有干劲,只要给平台,一定能成长起来。”

一下午的时间,两人把可能挖动的人才列了个清单,分了三个等级:最有可能挖来的,有一定难度的,以及需要奇迹才能请动的。

夜幕降临,徐大志穿上最体面的呢子大衣,拎上一包提前准备的礼品:“走吧,咱们去拜访拜访几位老乡。”

谢伯洪有些犹豫:“徐总,这么直接上门,会不会太冒失了?”

徐大志笑了笑:“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在外打工的人,最念乡情。

咱们就从南都省的老乡开始接触。”

第一站是三分厂的宿舍楼,他们要找的是技术员小李。

敲开门后,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疑惑地看着他们。

“请问是李志强同志吗?”

徐大志笑容可掬,“我们是小麦电子集团的,听说你是南都省老乡,特地来拜访。”

年轻人的表情从警惕转为惊讶:“你们怎么找到这里的?”

徐大志晃了晃手里的南都特产:“老乡之间,总能找到门路。

不请我们进去坐坐?”

狭小的宿舍里,三人聊开了。

徐大志没有一上来就谈挖人的事,而是聊家乡的变化,聊未来的展。

临走时,他才委婉地表示小麦电子集团广纳贤才,欢迎有志青年回老家共同创业。

一晚上,他们拜访了四位南都籍的技术人员,回到招待所时已是深夜。

谢伯洪累得直接瘫坐在椅子上:“徐董,这样有效果吗?我看他们虽然客气,但都没表态。”

徐大志脱下大衣,挂上衣架:“挖人这事急不得,得像钓鱼一样,得有线有线地放。

今天只是撒饵,让鱼儿知道有这么一个选择。”

接下来几天,徐大志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上午分析资料,筛选目标;中午“偶遇”

各厂代表,交流信息;晚上登门拜访,联络感情。

有时他们会碰一鼻子灰,被人直接拒之门外;有时则会受到热情接待,相谈甚欢。

徐大志特别留意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但有抱负的年轻人,这些人最有可能被新的机会吸引。

一周后的晚上,徐大志刚刚回到房间,就听见敲门声。

开门一看,竟是三天前拜访过的小赵——赵志刚。

“徐、徐老板,”

年轻人显得有些紧张,四下张望后压低声音,“我能进去说话吗?”

徐大志立即将人让进屋内,倒上一杯热茶:“小赵同志,这么晚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赵志双手捧着茶杯,似乎在下很大决心:“徐老板,您上次说的那个机会还作数吗?”

徐大志心中一动,面上却不露声色:“小麦电子集团的大门,永远向有志之士敞开。”

赵志刚深吸一口气:“不瞒您说,我在长红这边干得不太如意。

技术好不如关系好,我这种农村出来的,再努力也难出头。”

徐大志点点头,表示理解。

“我听说小麦电子集团虽然现在规模虽然跟长红比不大,但是也不小了,而且我觉得是真刀真枪干事业的地方。”

赵志刚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愿意回老家那边跟您干,不过我还有个条件。”

“你说。”

“我们组里还有两个兄弟,技术都不比我差,都是实在人。

要是能带上他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