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o章 农村人最朴实的感激(2 / 3)

加入书签

:"

这这值几个钱啊就是就是我娘夜里起来添鸡食,攒了半个月"

说到最后几个字,声音都打颤了。

他偷偷抬眼瞄老师,又赶紧垂下眼皮,活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心里却七上八下的:刚才那结结巴巴的劲儿够不够可怜?手抖得自不自然?可别演过头了

姚小霞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

这时,站在她身旁的丈夫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

这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冲她微微摇头,眼神温和却坚定。

"

收下吧,"

他柔声对妻子说,"

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咱们得领这个情。

"

姚小霞皱起眉头,手里捧着那篮鸡蛋,显得有些为难:"

可是这也太"

"

听我的。

"

丈夫又轻声说了一遍,语气比刚才更坚决了些。

他刚才看得真切,徐大志那孩子说话时眼睛里闪着光,带着农村孩子特有的腼腆和局促。

那孩子提到卖鸡蛋时,声音都在颤,显然这不仅仅是一桩买卖那么简单。

这一篮子鸡蛋,怕是他家攒了好久才攒出来的。

也许每天天不亮,他母亲就摸着黑去鸡窝里捡蛋,小心翼翼地收在篮子里。

一个两个,日积月累,终于攒够这一篮子。

临出门前,她母亲肯定还特意叮嘱过:"

给老师送去,要好好表达感谢的。

"

这哪里是普通的鸡蛋啊,分明是一颗颗滚烫的心意。

每一枚蛋壳上都沾着他母亲粗糙的手印,承载着农村人最朴实的感激。

这份情谊,比什么都珍贵。

姚小霞看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男孩,心里一阵酸。

这孩子大老远从老家赶来,怀里还紧紧抱着一筐鸡蛋,生怕磕着碰着。

她都能想象到这一路上的场景:徐大志在汽车上肯定一直把鸡蛋筐放在腿上,时不时就要低头检查;转弯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要给鸡蛋找个安稳的办法。

这一路至少要三四个小时,这孩子怕是连眼睛都不敢多眨几下。

姚小霞知道,这些鸡蛋在乡下可是金贵东西,平时自己都舍不得吃,要攒着换油盐的。

可徐大志的妈妈为了孩子能在学校多受老师关照,硬是凑了满满一筐。

"

快坐下歇歇。

"

姚小霞感觉沉甸甸的,不仅是分量,更是那份心意。

她注意到徐大志的鞋帮上还沾着泥点,裤脚也湿了一截,想必是赶早班车来的。

徐大志捧着茶杯,小口小口地喝着,像是生怕喝太快会显得没礼貌。

热水氤氲的雾气后面,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带着乡下孩子特有的淳朴。

"

怎么来得这么早啊?离开学还有好几天呢。

"

姚小霞给他续上热水,忍不住问道。

"

姚老师,我想着早点来,能在外面多做点事情。

"

徐大志放下茶杯,搓了搓手,"

这样开学前就能攒些生活费,我妈也能少操点心。

"

姚小霞心里一揪。

这孩子才多大啊,就这么懂事了。

她想起上学期看见徐大志在食堂吃饭,总是打最便宜的菜,有时候就着免费汤泡馒头吃。

"

今晚就在老师家吃饭吧,别走了。

"

姚小霞说着就要往厨房走,"

正好你带了鸡蛋来,老师给你炒个韭菜鸡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