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我新入手的是随葬品?谁家墓造海里啊!(5 / 5)

加入书签

 画几笔,扭头看一眼,再画几笔,点开资料库,快速查询各种资料。

    等到这些捏出来的石膏制品初步硬化,他已经胸有成竹,直接调配了树脂,裁好了瓦楞纸,开始粘接这些石膏制品:

    “这边,这里……帮我扶一下!好的,这里再贴一块,扶住,等我刷胶水!很好!”

    沈乐被他支使得团团转。支使到一半,也看出了修复老师的大概思路:

    “您说……这是一座陶屋?”

    “没错,从现有碎片看,应该是陶屋。”修复老师动作利落地拼合着,只用了一刻钟,就搭建出了陶屋的大致骨架:

    “虽然少了很多部分——从架构上看,它至少是一个院落,现在这里只有一间屋子,但它应该是陶屋。但是,这东西,怎么会在海里?”

    沈乐完全答不出来。照理说,这些陶屋,或者是,目前为止出土的所有陶屋,都是明器——

    也就是说,是墓里的随葬品。

    而,中国人的墓,哪怕是被水淹了,那也曾经是在陆地上,经历沧海桑田、或者经历高峡出平湖,而最终位于水下;

    它不可能到海里去的!

    没有哪一座墓,会特地造在海里!

    “而且这还是陶器……”修复老师皱着眉头,又绕着陶片们转了两圈:

    “这种形制的陶器,也就两汉,魏晋,最多到南北朝,唐朝就不用了。那几个朝代,还没有瓷器大规模对外出口……”

    他期待地看着沈乐。沈乐茫然地看着他。停一停,两手一摊:

    “这个我真不知道——回头我多找找,多找回来一些碎片,努力把它们修好再说?也许修好了,就知道答案了呢?”

    “哪有那么容易啊……”

    修复老师轻叹。没有文字,没有落款,没有任何能显示它身份来历的东西。

    就算拖去做个碳14鉴定,也只能鉴定出大概的朝代,鉴定不出它的完整来历:

    “算了,你慢慢做吧,有问题随时叫我。”他有点恋恋不舍,又有点为难,拖着步子走开。沈乐赶紧叫住他:

    “老师,正好有个问题请教——这种陶器,想要完整修复的话,怎么做最好?把它放到窑里重新烧一遍,烧成一个整的,能修复它的碎裂吗?”

    咔吧,老师变形了,碎裂了:

    “你还想重新烧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