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赶超法国的可能(不请假了(2 / 5)

加入书签

个国家在工业,人口,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列强。

    要是让四大列强之中的两个结成同盟,除非剩下两个也结成同盟,否则单靠一个超级列强的力量是很难抵抗他们的。

    德奥同盟明显不是法俄同盟的对手。除非德国人还能拉拢来意大利和西班牙,靠着四打二的局面或许才能打赢。

    正因为参战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变得不可控制,再加上英国人明里暗里的威胁,最终导致这场战争还真的就局限在四个国家的范围之内。

    虽然只有四个国家参与这场战争,但其中三个国家都是列强。战争的规模虽然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理论上来说这也完全算得上是一场大型战争。

    在战争爆发以来,奥匈帝国也是联系过西班牙的。不只是奥匈帝国政府在联系西班牙政府,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也在联系着卡洛,询问西班牙能否加入战争帮助奥匈帝国。

    本来卡洛是采用拖字诀的,打算等到英国人表态之后再进行相应的决断。既然英国政府已经有了态度,卡洛自然也不会再拖着了。

    英国政府表态的第2天,1889年2月18日,卡洛召见了奥匈帝国驻马德里大使,向其表达了西班牙方面对这场战争的态度。

    首先,西班牙王室和政府是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作战的。但因为种种原因,西班牙并不能加入到这场战争当中,其中自然也包括英国首相在前一天表达的态度。

    不过因为西班牙和奥匈帝国的盟友关系,西班牙仍然愿意为奥匈帝国提供任何物资资源,并且是以战争之前的市场价提供。

    这一点还是比较重要的。虽然战争到目前为止也就爆发了几天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战略物资的价格是越来越高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粮食,医疗物资和武器装备,弹药等等,这些物资未来的价格绝对会不断攀升。西班牙能够以战前的市场价向奥匈帝国出售这些物资,这其实已经尽了盟友的本分了。

    毕竟在战争阶段,各种物资价格的增长是相当迅速的。这可不是平时几成几成的增长,战争阶段的物资价格增长很有可能是翻倍甚至数倍的增长,这其中的价格差距也是相当巨大的。

    当然,卡洛愿意以战前成本价的价格向奥匈帝国出售物资,也并不完全是因为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盟友关系。

    主要还是欧洲参战的列强并不多,英法这两个主要列强并没有参战,他们肯定也不会放过在战争中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这么一来,战争中物价虽然会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也应该有限。西班牙保持战争前的市场价出售物资,虽然赚的会少一点,但却能获得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好感,这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

    除了卡洛承诺向奥匈帝国以战前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物资之外,卡洛还让西班牙政府与奥匈帝国达成了一份军事协议。

    这份军事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西班牙国防部将会向巴尔干半岛的主战场派遣军事观察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