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巴尔干战争(7 / 11)
。
但不管怎么说,在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中,意大利是和奥匈帝国结下了梁子的。
为了拿回威尼托地区,意大利还和奥匈帝国爆发了一场战争。只不过当时的奥匈帝国为了应对普鲁士,最终在意大利地区选择了撤兵,这也是意大利打败了奥匈帝国,统一了意大利北部的原因。
意大利在这场战争中拿下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南蒂罗尔,这也导致了奥匈帝国的强烈不满。
也就是现在两国结盟了,要不然奥匈帝国肯定还会对南蒂罗尔有着想法。
同盟的关系虽然能够掩盖各自的不满,但这并不代表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之间的冲突和竞争就被解决。
这次的事件更像是一个导火索,如同之前三皇同盟时期奥匈帝国和俄国对于巴尔干半岛的争端一样,都是有可能因此分裂整个同盟的。
德国政府当然也明白这样的争吵对同盟的破坏有多大。原本可能两国政府注意不到的一些问题,在争吵中全部会被提出来。
要是任由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样争吵下去,恐怕巴尔干战争还没有结束,三国同盟的关系率先要结束了。
此时又不像是三皇同盟时期。三皇同盟时期是有两个超级列强的,德国和俄国又是邻居,注定不可能保持长期的盟友关系。
这也是德国最终选择了奥匈帝国,并且逐渐与俄国为敌的原因。
但此时不同。三国同盟只有德国这一个超级列强,剩下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虽然有强有弱,但总体上来说是一个级别的。奥匈帝国的陆军更强一点,意大利的海军更强一点,仅此而已。
对于德国来说,他们还不能放弃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其中的任何一个盟国。
奥匈帝国能够帮助德国对抗俄国,分担俄国一大部分军队,这也是德国战争计划中快速击溃俄国的信心之一。
意大利虽然无法帮助德国分担来自法国和俄国的压力,但意大利的海军还算强大,还是能够帮助德国对抗法国和俄国的海军的。
特别是在地中海,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海军加起来,封锁俄国的黑海舰队不在话下。
而且这两个国家还能凭借着和西班牙的关系,从而控制地中海的西出海口。法国和俄国都是有着相似之处的,他们的海军都分成了两部分,而且都有一部分位于地中海。
要是能够通过控制地中海出海口分割法国和俄国的海军,只要他们的海军汇合不到一处,德国海军就有信心逐个击破他们。
既然两个盟友都很重要,那就只能想办法调节两个盟友之间的矛盾。
好消息是,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家大业大,还是有着很多的领土可以分担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