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海军军备竞赛(6 / 7)
40余艘巡洋舰,除了总吨位和俄国海军有些差距之外,在主力军舰和巡洋舰的数量上,实际上已经不弱于俄国海军。
这也是威廉二世将目标定为超过俄国的海军总吨位,而不是超过俄国海军实力的原因。
因为目前俄国海军实力和德国海军实力处于同一级别,如果两国海军来一场海战的话,还真不确定哪一方能够获得胜利。
再往后的美国和意大利海军处于同一级别,总吨位都在30万吨左右,但主力军舰只有10艘或者更少,巡洋舰也只有20艘。
奥匈帝国在海军方面已经排名最末,这也是为什么说奥匈帝国已经放弃海军发展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奥匈帝国的海军总吨位只有不到15万吨,只拥有7艘战列舰和15艘巡洋舰,最新的战列舰型号还是在1897年4月正式服役的来自西班牙的君主级战列舰,已经差不多五年没有建造过新的战列舰了。
奥匈帝国放弃海军发展是有原因的。
一方面,奥匈帝国再发展海军,他们的海军力量也比不上自己的盟友德国和意大利。
而且发展海军是十分烧钱的,对于奥匈帝国的财政来说,与其砸钱倒没有那么重要的海军当中,倒不如将这些资金用到其他方面,比如陆军的发展当中。
这也正是另一点,也就是德国和意大利对于奥匈帝国陆军的需求。
虽然此时德奥意三国同盟已经不是秘密,但英法俄这些国家提及德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时候,一般会用德奥同盟来代称三国同盟。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意大利的陆军实力实在太过弱小。法国政府忌惮德国的陆军力量,也在担忧奥匈帝国的陆军和德国陆军是否会拖延俄国军队的进攻。
但法国人从来没有担忧过意大利陆军,甚至毫不在意战争中意大利陆军的动向。
哪怕在战争中意大利的陆军全部来进攻法国,法国政府也不会有丝毫的惧怕。
别看现在的意大利也有几十万的部队,在战争爆发后还能扩张到上百万的规模。但实际上,对于法国来说,他们只需要10多万人就能将意大利抵挡在边境线之外,只需要20万人就能轻松打败意大利。
对于这一点,不只是英法俄等国家,就连德国也是心知肚明的。
在三国同盟的会议当中,德国方面也给奥匈帝国和意大利提供了一些建议。
德国希望意大利尽可能发展海军,并且在战争期间和德国组成联合舰队,应对敌人的海军威胁。
而对于奥匈帝国,德国则希望其尽可能发展陆军,帮助德国抵抗东面俄国人的进攻。
只要奥匈帝国能为德国抵挡一半的俄国军队,德国就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