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科技交换(3 / 6)
作为和西班牙直接接壤的列强,马德里不夜城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法国境内。
还没等法国政府有所反应,急不可耐的巴黎市民就展开了游行,要求政府建造不夜城来展现法国的强大。
巴黎民众的游行让法国政府人心惶惶,政府的重要官员甚至都不敢公开露面。
找不到政府的巴黎民众调转枪口包围了市政府,反正巴黎市政府也是政府,谴责他们是绝对没错的。
此时的巴黎市政府内,担任巴黎市长的官员面色铁青。他尝试着用电报联系政府,那边却给出了让巴黎市政府自行处理的回应。
这不是搞笑吗?巴黎市政府怎么处理?难道要按照民众的意见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建造路灯吗?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对于巴黎市政府来说,哪怕他们的财政比较富裕,也绝对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支出。
要知道,欧洲各国的政治体系是比较明确的。巴黎市政府的财政相对富裕,但也要负责整个巴黎的城建和基础设施的维护,以及巴黎市政府所有官员的薪水。
巴黎作为法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财政收入也是法国所有城市中最多的。这也导致巴黎很难获得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各项支出一般都是靠市政府截留的财政收入渡过难关。
巴黎市政府再有钱,也不可能独自承担建造路灯的费用。之前因为普法战争的原因,巴黎的城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光是重建城区就让巴黎市政府欠了一大笔债,还了好几年才将这笔债务还清。
要是光靠巴黎市政府来建造路灯的话,恐怕等路灯建成的时候,巴黎市民早就换了一茬又一茬了。
巴黎市长一边表达着对于政府的不满和怨恨,另一边命令官员紧锁市政府的大门,防止不满的民众直接冲进市政府。
巴黎市民的武力值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让市民们冲进市政府,会发生什么谁也不敢保证。
巴黎市长可不想让这么一场游行变成了武装冲突,最终演变成一场流血的革命。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革命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爆发革命,率先流血的可就是巴黎市政府的官员们了。
各国政府面对马德里不夜城展现的不同态度,其实也能体现他们对于电力工业的认知。
德国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不是没有理由的,整个国家上下对于电力工业的敏感程度相当之高,他们也早就看清了电力工业带给工业科技的改变,对于这样的科技是相当重视的。
至于英国和法国,并不能说他们不重视。问题是建造一座不夜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