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军火贸易(4 / 6)
下。要是再算上移民以及人口寿命的提升和医疗科技的发展,或许在新世纪到来之前,或者说在新世纪的前几年,西班牙的总人口有希望提升到3000万左右。
考虑到西班牙在菲律宾,摩洛哥和兰芳进行的人口引进计划,3000万人口是有希望达到的。
在新世纪前几年若能达到3000万的人口规模,对于西班牙来说,在未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将会拥有更多的底气。
1877年6月,皇家军工厂生产的枪械和子弹炮弹通过海运的方式运输到了俄国港口。
因为英国已经对君士坦丁堡海峡进行了封锁,导致西班牙想要将这些武器装备运输到俄国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将武器装备运输到波罗的海东岸的俄国港口。
另一种则是运输到俄国远东,然后再通过陆路运输的方式转移到前线战场。
对于俄国来说,唯一能够接受的运输方式就是运往波罗的海沿岸了。
要是运向远东的话,海陆加陆路运输的时间根本无法确定,等到前线军队拿到这批装备至少也得好几个月后了。
要是在波罗的海沿岸卸货的话,俄国在东欧的铁路设施还是比较不错的。虽然不像德法的铁路那样纵横交错十分便利,但好歹也是有完善的铁路运输体系的。
第一种运输方式可以保证俄国前线军队在一个月内获得这批武器装备,这对俄国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俄国想要不断在巴尔干半岛扩张的原因。
君士坦丁堡掌握在奥斯曼帝国的手中,直接切断了俄国黑海和地中海的联系。
任何国家想要支援俄国,都只能通过更北部的波罗的海来运输物资。
而波罗的海远离巴尔干主战场,相较于直接通过军士坦丁堡海峡运输补给来说,浪费的时间甚至有可能改变战场的局势。
好在俄国在发动战争之前就经过了精心的准备,至少短时间内武器装备是不缺的。
这也得赞誉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带给俄国的改变。上一次俄土战争,也就是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俄国的工业基础极其糟糕,战争最终也只有失败这一个结局。
而在这次战争当中,俄国已经通过改革建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这对俄国来说是极其重大的改变。
虽然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并不彻底,但好歹也是一次面向整个俄国的改革,对俄国是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还能保持欧洲五大传统列强的地位,其一是庞大的领土和领先欧洲列强的人口,其二就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带给俄国工业的提升。
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