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刘晓莉的明悟和打算补偿(1 / 3)
北方的九月底。
变化迅速的不只是气温,还有夜晚。
不到六点,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
天空蔚蓝如海,白云低垂,蓝白的配色一如少女的贴身衣物。
远处的山边太阳渐斜,漫天的赤色霞光将低...
林天的笔尖在键盘上跳跃,思绪也随着回忆飘向远方。他想起了最初与苏瑶相遇的那个午后,那时候的她还只是一个普通山村妇女,但眼中却闪烁着对刺绣艺术无尽的热情。
“你知道吗?”苏瑶轻轻地说,“这些年来,我最欣慰的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而是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到传承非遗文化的队伍中来。”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新作品,那是一群年轻人共同完成的。画面上,年轻的面孔洋溢着青春活力,手中的针线仿佛带着希望的力量。
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一代传承人,苏瑶特别开设了一个青年创新工作室。这里不仅教授传统刺绣技艺,更鼓励年轻人发挥创意,在保留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一位名叫晓萱的女孩就是这个工作室的一员。她原本是城市里的白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天仙绣,便毅然辞去了高薪工作,投身到这份充满诗意的艺术中。
“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都不理解我的选择。”晓萱回忆道,“他们觉得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做刺绣太冒险了。可是当我真正走进这个领域后才发现,原来这里有这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在苏瑶的指导下,晓萱和其他年轻学员们一起研究如何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刺绣中。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颜色组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比如,利用废旧布料制作环保袋,在上面绣上精美的图案;或者结合3D打印技术,为古老的刺绣赋予立体感。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也为天仙绣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随着时间推移,苏瑶意识到仅仅依靠个人或小团体的力量远远不够。为了让天仙绣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她开始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帮助。一方面,她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则主动联系各大企业和媒体机构,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这门古老技艺。
有一次,在一场大型商业活动中,苏瑶遇到了一位知名企业家。这位企业家被天仙绣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当即表示愿意提供资金赞助,并且帮助建立一个专门的品牌运营团队。在他的支持下,天仙绣逐渐从一个小众手工艺品变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品牌。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服饰、饰品外,还推出了家居用品、办公文具等一系列衍生品。这些商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甚至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事业的发展壮大,苏瑶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她深知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重大,必须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并积极寻求创新突破。为此,苏瑶经常组织召开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会上,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例如,利用互联网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