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李墨涵的完美解释(2 / 4)

加入书签

墨涵满意地点点头,开始洋洋洒洒地写正文。

“或问,大帅兴师动众,所谓何来?曰:寻亲也。

此言谬矣!”

李墨涵下笔如有神助,仿佛不是他在写,而是某种天启借他的手在记录。

“寻亲者,表象也!

实则,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妙计!

大帅挥师西进,扬言踏平德军‘勃兰登堡’,此乃‘敲山震虎’!

意在试探各方反应,令敌胆寒!”

他写到激动处,忍不住站起来,在狭小的帐篷里踱着步,仿佛自己正站在万军之前,阐述着这番伟论。

“然,大帅之真正目标,岂是小小‘勃兰登堡’所能局限?非也!

其目光所及,乃是那看似不起眼,实则战略位置重要的‘雪豹国’!

此地,恰如咽喉,扼乌拉尔山南麓之要道。

取之,则我军西进之路再无肘腋之患!

进可攻,退可守!”

“大帅假借‘寻亲’之名,行‘拔钉’之实!

以雷霆之势,一举拿下‘土豆堡’,斩断德军可能存在的侧翼支撑,令其成孤军!

此等手笔,非有大智慧、大魄力者不能为也!”

写完战略层面,李墨涵觉得还不够。

必须从更高层面,解读“解放雪域”

的道德意义。

“或又问,区区‘雪域’之地,贫瘠弱小,取之何用?此言更谬!”

李墨涵笔锋一转,开始拔高。

“‘雪域特区’民众,久困于蛮荒,不知教化,生活困苦。

大帅此举,非为拓土,乃行教化也!

乃拯救万民于水火也!

此乃‘王者之师’,‘仁义之举’!

将我黑北行省先进文化、优良制度,传播于此,使其沐浴王化,共享太平!

此功绩,堪比古之圣贤开疆拓土,利在千秋!”

他越写越觉得有道理,仿佛自己也成了这“伟大事业”

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可是,“误会”

这个坎怎么绕过去?总不能直接说情报搞错了吧?那岂不是打了大帅的脸?

李墨涵皱着眉头,苦思冥想。

突然,他想到了《易经》里的阴阳转化,想到了兵法里的虚实结合。

“对啊!

虚实相生,阴阳转换!

‘误会’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他再次提笔,写得更快了,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

的声响,如同春蚕食叶。

“所谓‘误会’,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兵法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大帅正是利用了这看似的‘误会’,迷惑了敌人,麻痹了对手!

正因这场‘误会’,我军才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几乎‘零伤亡’拿下‘土豆堡’!

此非‘天意’乎?非‘神助’乎?此乃大帅‘气运’加身,‘天命所归’之明证也!

‘歪打正着’?非也!

乃是‘大道至简’,‘顺势而为’的最高境界!”

写到这里,李墨涵自己都快信了。

大帅这哪是误会啊,这分明是神仙借着凡人的失误,弈出了一步惊天动地的妙棋!

为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李墨涵开始旁征博引。

《孙子兵法》的“兵者,诡道也”

,被他用来解释“寻亲”

的“欺骗性”

《三十六计》的“声东击西”

,被他拿来形容整个战役的布局。

甚至连《道德经》的“无为而治”

,都被他拿来形容大帅“看似随意,实则掌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