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无线电通讯的突破(2 / 3)

加入书签

一堆堆报废的零件,比轴承厂那边还触目惊心。

一个年轻技工,因为连续烧了三个珍贵的电子管,蹲在角落里,把头埋在膝盖里,肩膀一抽一抽的。

陈博文熬得眼睛通红,胡子拉碴。

他拿着一个刚绕好的线圈,对着油灯看了又看。

灯光昏暗,映着他疲惫的脸。

(这活儿…八九成把握都没有…)

终于,在不知道多少次失败后,一台用木头盒子装着、线路乱得像蜘蛛网的机器,出了断断续续的“滋滋”

声。

然后,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旁边的耳机里传出来:“…喂…能…听到…吗…滋…”

成功了!

虽然声音小的像蚊子叫,还夹杂着巨大的杂音。

陈博文激动得差点把眼镜掉地上。

“黑风牌”

收报机,就这么诞生了。

体积庞大,得两个人抬。

性能极不稳定,通讯距离…看天线架多高,也看老天爷心情。

林好来看成果。

看着那笨重的木头箱子,听着那费劲的通讯效果,他摸了摸下巴。

“老陈啊…这玩意儿…还是得电报?”

“嗯…目前只能这样,比较稳定。”

“就不能…弄个小的?”

林好比划着,“能背着走的?俩人抬也行!

不用嘀嘀嗒嗒,直接喊话!

喂!

听得见不?就那样!”

(电影里西海岸联邦大兵不都那样么?虽然原理不懂…)

陈博文愣住了。

“直接说话?步话机?大帅…那…那技术要求更高…而且干扰会非常严重…”

“试试嘛!”

林好鼓励道,“简化!

牺牲距离!

牺牲音质!

能让前线的排长班长直接跟后面炮兵喊话就行!”

“这…我试试吧…”

陈博文觉得大帅又在异想天开了。

基于这个“指示”

,无线电小组又开始了新的折腾。

拆了更多东西,简化电路,用缴获的东岛军听筒和话筒(或者干脆是土制的话匣子),电池…这玩意儿最头疼。

最后搞出来一个…需要两个人伺候的“怪物”

一个人背着一个沉重的木箱子,里面是几组串联的电池(天知道能用多久),还得费劲地摇着一个手摇电机补充电力。

另一个人拿着话筒和听筒,扯着嗓子喊。

王大彪抢先试用。

“喂!

喂!

他娘的陈博文!

听见没有!

?”

声音通过电流,变成了一阵刺耳的尖啸和杂音,传到几公里外另一个棚子里陈博文的耳朵里。

陈博文捂着耳朵,龇牙咧嘴。

“听…听见了…彪哥…小点声…”

“小个屁!

打仗呢!

能听见就行!”

王大彪兴奋地对着话筒吼,“告诉林大帅!

这玩意儿好使!

比他娘的传令兵快多了!”

这“土味步话机”

,通话距离撑死公里,噪音巨大,时灵时不灵。

但在某些时候,比如炮兵观察哨给炮阵地指示目标,确实比派人跑快。

“好歹能直接喊话了!”

林好拍板,“继续改进!

先造几部出来,给主力部队配上!”

几台笨重的“黑风牌”

收报机和更不靠谱的“土味步话机”

,开始装备部队。

河口镇指挥部和煤岗、哈齐尔外围据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