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最大动力(2 / 4)

加入书签

sp;  接近青冥,气候就不再寒冷,进入青冥后更是有些炎热。

    一众百姓当时就看呆了眼。晨雾初散,群山环绕之间,银练似的河流将万亩良田分割,泥土肥沃,竟泛着蜂蜜似的粘稠光泽。一望无垠的疆域当中,流淌若有若无的汨汨青气,叫人闻之神清气爽,疲累皆消。虽然一路奔行,舟车劳顿,但顿顿都能吃饱,还进入了如此仙地,这些百姓当时就如坠梦中,反应过来更是喜上眉梢。

    这不就是他们梦想中的仙境?

    接下来就是登记造册,让家庭团聚,然后是登记各种有特长人土,再向他们说明青冥各项制度,重点是军功体制。然后就一批批送往青冥各地,安置生活。

    这些事青冥内部早就熟极而流,几百个小官就处理得井井有条,无须卫渊操心。

    七十万来自赵国的凡人只给卫渊贡献了不到三万道气运。卫渊则是早有预期,毕竟他们不是真正流民,背并离乡地来到青冥,能有三万道气运就不错了。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等他们融入青冥生活,别的不说,光是能吃饱饭这一条,卫渊估计就能再收十万气运,然后等他们接受了军功制度,有人普升平民,有人成功铸体,至少还能有二十万入账。

    入冬前的近两个月,卫渊一边在为七十万凡人到来做准备,一方面整军备战,忙到原地起飞。

    但是西普方面却始终没有打探到什么消息,只是听说北方战事不利,但有多不利,却没个准信。

    朝廷方面似乎一切如常,晋王如常上朝,如常议事。

    但是国运骗不了人,只有卫渊拉了七十万赵国百姓入青冥,同时把相当于三个月的贸易货品,抢在赵王封关前送入赵国时,西普国运反弹了一点,随即就又是每况愈下。

    卫渊始终不清楚西普国运因何如此,于是只能作最坏打算,把史书中那些什么仲父、

    亚父、假父、摄政王什么的传记都翻出来看了看,看得冷汗直流,发现似乎没几个有好下场的。

    数月以来,赵国碧水界域已经扩张到百里开外,城市内城已经接近完工,李澄风自赵国国内调来十万大军。但并没有调更多部队,显然对自己的军力十分自信。

    李治则是在为入冬做准备,向青冥购入了五百万斤粮食。

    山民之域季节分明,入冬后严寒刺骨。李治现在界域已能自给自足,卫渊又知他修成的法相有增加物产之功,但李治仍然大举购粮,显然是做战略储备之用,也在暗暗备战。

    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西晋,太子府。

    这段时日,太子府人流如织,宾客云集。太子宴的都是各国来的使节,有时一夜要举行四五场。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