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开元,顾靖薨(求月票)(1 / 7)

加入书签

    明州官舍、

    书房内,一声声压抑的咳嗽不时响起。

    “咳咳咳”满头白发的顾靖强忍着体内不断涌出的疲倦,目光依然专注在手中的奏疏上。

    在他身旁,一众顾氏子弟忧心忡忡地望着他,想劝,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顾靖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这种差并不是源于某些病症,只是因为年龄的增长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任谁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俗话说得好——“智者千虑。”

    顾靖便是如此。

    他虽不似昔年的顾康、顾熙等人那般显山露水,为社稷呕心沥血,然这是因为顾氏发展方向的转变,

    其治国其中耗费的心力,却丝毫不减。

    简言之,他已油尽灯枯。

    任谁都能清楚的到这一点,李隆基的手书已经送来了好几封,就是督促顾靖赶紧回京休养。

    但顾靖却是拒绝了此事。

    他如今的身体状态,到底能不能平安赶回京城无人能知。

    于他而言,能为这大唐、为顾氏做的,便只剩眼前这一桩了。

    事毕,无论生死,都再无余力。

    “这些行商,务必善待。”他强撑着病体,声音虽弱却字字清晰,“严令各地官吏,不得盘剥刁难。”

    “海路初通,元气未复。此间商贾,皆是燎原星火。若再生差池”

    他顿了顿,眼中是深重的忧虑,“我大唐海贸之兴,恐百年难复。”

    闻言,在场众人也是立刻拱手领命。

    顾靖并没有废话,放下了手中记录着海上的奏疏,转而便拿起了下一封奏疏。

    这是关于海军的奏疏。

    其实大唐早就在为此做着准备了。

    大唐目前所实行的制度仍是府兵制,简言之便是兵农合一。

    府兵平时为农民,耕种土地,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战时则应征入伍,自带武器、粮食等装备。

    这种制度节省了国家军费,同时保证了兵源。

    但海兵便不同了。

    从根本上,大唐训练海兵并不是想着开疆拓土,而是护佑大唐如今各地的海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