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虎牢关血战,一战擒双王(二合一求月票)(2 / 5)

加入书签

团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例如,他认为时空节点的分布与地球磁场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观测磁暴现象来预测潜在节点的位置。

    除了李淳风之外,其他几支小队也陆续带回了新伙伴。其中包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明代航海家郑和以及清朝的机械师徐寿。这些历史人物的加入,使得跨时空联盟的阵容更加多元化,也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验室的意外发现

    就在团队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时,实验室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深夜,林若雪独自留在实验室继续解码“天机盘”。突然间,设备屏幕上出现了一组异常数据流,紧接着,整个实验室的灯光开始闪烁不定。

    林若雪迅速检查仪器状态,却发现所有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就在这时,她注意到“天机盘”表面的符文竟然开始自动发光,并且按照某种特定顺序排列组合。随着光芒逐渐增强,一道低沉的声音从盘中传出:

    “欢迎来到时间长河的起点。”

    这句话让林若雪心头一震。她意识到,“天机盘”或许不仅仅是一件工具,它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意识的存在。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她尝试用简单的语言与其交流。令她惊喜的是,“天机盘”果然给出了回应,虽然回答的内容模糊不清,但足以证明她的推断正确。

    第二天,林若雪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林浩然和其他团队成员。大家一致认为,这是“天机盘”主动向他们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为了更好地解读这些信息,他们决定组建一个专门的语言学小组,专注于破解“天机盘”内部的沟通机制。

    ###时空网络的初步构建

    随着时间的推移,团队的研究逐渐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他们成功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时空节点分布图,并开发出一套高效的定位系统。通过这套系统,他们可以快速锁定目标节点,并评估其是否具备激活条件。

    与此同时,林浩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立一个覆盖全球的时空网络。这个网络将以“天机盘”为核心枢纽,通过连接各个节点形成一张巨大的时空网格。一旦建成,人类将能够自由穿梭于不同时空,甚至有可能接触其他宇宙。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找到足够多的活跃节点;其次,必须保证每个节点之间的协调性,以免引发连锁反应。为此,团队制定了一系列详细计划,并准备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测试节点间的连通性。他们选择了两个相对稳定的节点作为试点,分别是东汉时期的荆州节点和现代中国的一处地下设施。通过调整“天机盘”的能量输出,他们成功实现了两者的短暂连接。虽然连接时间仅有短短几分钟,但这已经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二阶段则是扩展节点的数量。团队派出多支探险小队,前往世界各地寻找潜在节点。他们利用先进的探测设备,结合历史文献和地质数据,逐步缩小搜索范围。最终,他们在埃及金字塔、玛雅遗址以及南极洲冰盖下发现了多个重要节点。

    第三阶段的目标是优化网络结构。团队发现,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