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一战成名(2),八路军的载重自行车(3 / 4)
对我们来说只有利益。”
方守信非常认同的点头:“我们行政部
一番报告下,民航业务的事情,算是说完了。
会议至此结束,大家离开会议室解散。
方文则让小助理赵君平将这段时间积累的情报拿来。
他想看看这半个多月的局势变化。
首先看的当然是欧洲那边的情况。
一份份情报翻开,方文对欧洲的局势有了了解。
这半个多月时间里。
德国还在消化刚刚占领的波兰,西线虽然英法宣战,但双方都没有进一步行动,国际舆论称之为“静坐战”。
值得一提的是,法军在马奇诺防线与德军对峙,法国国内舆论对自己的军队相当看好,并不认为法国会成为第二个波兰。
而欧洲东面,苏联却也在趁着这个时机进行扩张。
11月初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版图,并于11月底发动对芬兰发动战争。
看到这里,方文不禁感慨,难怪德国会与苏联先打起来,两边对土地的渴望都是一样的。
他接着看下去。
苏联投入了45万兵力,和德国入侵波兰的力度有的一拼。
但这场战争的开头,并没有苏联想象中那么顺利。
在零下40度的寒冷环境下,苏联军队与举国而战的芬兰打成了平手。
甚至在部分地区,芬兰军队还将苏军部队分割开,试图分散歼灭。
看完关于苏芬战争的情报,方文不禁代入思索。
如果自己指挥苏军进攻,会不会有机会改变这种局面呢?
他脑中浮现列宁格勒北部区域的景象。
那里已经和芬兰地区相似,森林、湖泊、沼泽密布。
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在如此环境下必定行动受限,再加上寒冷的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另外如此低温,飞机更是难以进行空中支援和侦查。
而芬兰方面,却熟悉地形,更适应当地环境。
所以,就算自己以机械感知异能去指挥这场战斗,估计还是难以在芬兰取得更好的优势。
所以,战争是需要因地制宜的,而不是一味的依靠资源去硬拼,那样虽然最终结果还是能胜利,但过程和损失会很大。
一夜过去。
方文从顶楼住所出来,带着警卫员龚修能上车前往机场,驾驶战机飞往缅北。
只用了一个小时,钦原号便降落在缅北机场上。
方文抵达缅北基地,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各部门管理者开会。
飞机制造2厂的厂长林逸飞,弹药总厂的霍端阳,半导体厂的柏则善,泰山研究院的路泽轩,还有基地的保安主管沈伟涛。
林逸飞第一个向方文报告:“总经理,这半个多月,我们完成了2架炮舰机的改装,全部都是新版加装了火箭弹发射巢的。另外,延安方面已经来人提走了3架高速战机。”
方文点头,加上之前的2架高速战机,延安航空队已经拥有了5架高速战机,虽然数量不够多,但在性能上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守护延安绝对没问题。
随后,霍端阳说明弹药总厂的情况。
“总经理,按照你的要求,子弹厂的技术工人有七成迁往延安那边。现在除了维持独立团的步枪弹药供应,我们的产能重心放在了82毫米火箭弹的制造上。虽然我们已经增加了人手,但设备产能有限,还是无法达到你要求的月产4000枚产能。对此,我们正在抓紧时间对生产线进行改造,预计下个月就可以实现产能提升。”
霍端阳说出了两个情况。
因为延安那边购置了苏联军火生产线,用于制造苏制步枪和子弹,但技术工人缺口非常大,为此,方文将子弹厂的技术工人支援了一批过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