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送瘟神(3 / 6)
sp; 一封封求援信到了鞑靼高层手中,直接当成了厕纸。
鞑靼高层在做决策的时候,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了,唯独没人提晋商的悲惨遭遇。
以往立下的功劳,在利益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
清晨,太阳光刚撒向大地,码头上就聚集了大量的官员。
六部尚书亲自带队,南京城中的大小官员,没有一个敢缺席的。
明知道汉水侯的船队不可能这么快过来,一大早就把大家叫过来,内心深处众人也没少埋怨。
不过领头的几位尚书心里也是有苦难言,都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谁想折腾自个儿呀!
可有些事情,不在于事情本身,而是事件背后代表的立场。
从一开始他们就打定主意,把李牧高高捧起来,塑造成大虞朝的大忠臣。
利用道德光环约束,确保他不会成为施靖风第二。
这种阳谋玩法,不能光靠嘴上说,还要身体力行。
众望所归是第一步,也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百官无条件信任,连六部尚书都甘愿屈居其下。
在这种背景下,李牧若是后面造了大虞朝的反,那就成了王莽第二。
别说天下人有想法,就连麾下的小弟,也会忍不住多想。
毕竟,一个政权如果建立之初,根子上就缺乏忠义,又如何能够指望底下人忠心。
王莽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篡汉之前,简直就是道德无暇的圣人。
可迈出篡位那一步之后,原本众望所归的局面,就迅速发生质变。
如果不进行后续的一系列改革,政权也能够勉强维系,但得国不正的政权国运肯定不会长久。
在无力阻止李牧篡权的背景下,他们这些大虞旧臣能够做的,也就这么多。
“诸位大人,不如先去茶楼歇息一番,等侯爷的船队抵达,我们立即派人通知大家过来。”
提运使一脸忐忑的提议道。
作为主观码头航运的官员,何曾见过这种大场面啊!
如果不是知道来的人是汉水侯,还以为是皇帝南巡了。
“不必了,我等就在这里等着!”
万怀瑾一口拒绝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