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工业萌芽(6 / 7)

加入书签

bsp; 按照工匠们的计划,船体依旧是木质结构,然后在上面蒙上一层铁甲,以增强其防御力。

    缺点是会大幅度增加造船成本,以及军舰的重量,还有可能影响速度。

    如果蒸汽动力能够成功,那么军舰的航速,就不再是问题。”

    严景澄神色凝重的回答道。

    原本他在龙江船厂干得好好的,结果因为帮李牧造船表现不错,一纸公文把他调到了广西。

    组建完钦州造船厂后,没过多长时间,又被调到了安南都护府。

    从结果上来看,他无疑是幸运的。

    赶在叛军肆虐前,就跳出了江南火坑,还受到了重用。

    悲剧的是眼前这位汉水侯,对船厂重视过了头。

    不光提高了造船标准,还时不时冒出一堆天马行空的想法。

    作为都护府直属官员,他没有拒绝的能力,只能想办法进行落实。

    以至于整个造船体系,下到一线工匠,上到他这个造船督监,都经常忙的昏天黑地。

    哪怕是最底层的学徒工,都被迫拿起了书本,学习起了各种造船知识。

    如果不是都护府钱粮供应充足,加班还能供应一顿肉,下面的人早就闹腾了。

    “继续增加试验频率,蒸汽机未来运用场景非常广。

    除了造船业,其他领域也会用到。

    新龙江船厂意义重大,朝廷和陛下都对你们寄予厚望,必须要打造成划时代的新式船厂。”

    李牧当即忽悠道。

    尽管永宁帝都不知道新龙江船厂的存在,但这不影响他打着皇帝的旗号忽悠人。

    从本心来说,他是不想这么干的,可架不住皇帝的旗号好用。

    尤其是在招募中下层文人的时候,这一套更是无往不利。

    许多人明明不想来安南,可是一旦打出皇帝的旗号,立即就能改变这些人的立场。

    这是封建皇权的魅力。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许诺出去的众多官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严景澄的造船督监,名义上是从四品,朝廷备案的实职品级却是正七品。

    从四品是加的“水衔”,一分钱的俸禄都没有。

    商人如果舍得花钱,也可以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