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工业萌芽(2 / 7)
; 战争会打成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楚。
远在数千里之外,他能够做的也不多。
就算写信提醒,也只能隐晦的指出风险。
具体怎么指挥,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较于上一次北虏入寇,这一次大虞的军事实力,明显要强的多。
三大总督加辽东系,足有二十多万精锐参战,实力丝毫不逊色于北虏。
加上本土作战的优势,从纸面数据看,朝廷的赢面非常大。
“国事多艰啊!”
景雅晴略显伤感的感叹一句之后,注意力再次回到了孩子身上。
有些事情点到即止,就算是自家人插手太多,也会惹人嫌。
能够从同时代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国公和镇远侯也不是等闲之辈。
除了自身的军事水平外,稳健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只要皇帝不瞎指挥,他们就算打不赢北虏,也能够自保。
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几万精锐在野外原地结阵,都能崩掉北虏的大牙。
……
小插曲结束,李牧再次忙碌了起来。
皇帝没有下旨让他勤王,不等于就不需要准备了。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无法预料。
“这份安南发展规划,涉及的面太少,推倒重做吧!”
说话间,李牧把手中的发展纲要,往桌子上一扔。
不是他吹毛求疵,实在是手下这些人,制定的方案太过笼统。
比如说:推广教化,让百姓沐浴圣人恩泽。
却没有拿出具体的教育方案,更没有时间进度图。
又比如:兴修水利。
却没有明确要修哪些水利工程,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财力、物力。
再如:发展农业。
全是纸面上嚷嚷着发展,具体的发展计划,全部一笔带过。
一系列的计划,全部都是假大空,外加一个美好的愿景。
这样虚无缥缈的计划,糊弄一下皇帝还行,李牧可不吃这一套。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