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蒙古铁蹄踏边尘大宋忠魂守国门(3 / 5)
结束战斗。
他看着蒙古大军的营地,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他对苏云卿和陆风说:“蒙古人的粮草肯定也不多了,咱们可以派人去偷袭他们的粮草营,烧了他们的粮草。
没有了粮草,蒙古人肯定会撤军。”
苏云卿和陆风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陆风主动请缨:“将军,我去偷袭蒙古人的粮草营!
我熟悉蒙古人的战术,一定能成功!”
秦靖之点了点头:“好!
你多带些精锐士兵,小心行事,要是遇到危险,就赶紧撤回来。”
陆风率领一支精锐士兵,趁着夜色,偷偷摸进了蒙古人的粮草营。
蒙古人的粮草营防守很严,陆风等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士兵,终于找到了粮草堆。
他们立刻点燃了火把,朝着粮草堆扔过去。
粮草堆瞬间燃起了大火,浓烟滚滚。
蒙古士兵们现粮草营着火了,纷纷跑来救火。
陆风等人趁机杀了几个蒙古士兵,然后迅撤离了粮草营。
铁木真看到粮草营着火了,气得差点晕过去。
他知道,没有了粮草,大军根本撑不了多久,只好下令撤兵。
秦靖之看到蒙古大军撤退了,立刻率领士兵和契丹骑兵,朝着蒙古大军追去。
蒙古大军正在撤退,没有防备,被秦靖之等人杀了个措手不及。
不少蒙古士兵被斩杀,还有一些人被俘虏。
铁木真带着残兵,狼狈地逃回了蒙古草原。
大同保卫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大同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纷纷拿着酒和食物,来犒劳士兵们。
秦靖之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很是欣慰。
他知道,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士兵们和百姓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可他也清楚,蒙古人的威胁还没有解除。
铁木真回到蒙古草原后,肯定会养精蓄锐,再次进攻大宋。
他必须尽快训练士兵,筹集粮草,做好准备,迎接蒙古人的下一次进攻。
几天后,宋孝宗派来了使者,对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进行嘉奖,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珠宝和绸缎。
使者还带来了宋孝宗的口谕,让秦靖之率领大军,趁着蒙古人元气大伤,主动进攻蒙古草原,一举灭了蒙古汗国。
秦靖之接过赏赐,心里却有些犹豫。
他知道,蒙古草原地势辽阔,蒙古骑兵又擅长骑马射箭,要是主动进攻,很可能会陷入蒙古人的包围。
可要是不进攻,蒙古人恢复元气后,肯定还会再来进攻大宋。
他跟苏云卿、陆风商量了一下,苏云卿说:“我觉得咱们不能主动进攻蒙古草原。
蒙古人熟悉草原的地形,咱们进去后很容易迷路,而且蒙古骑兵度快,咱们的步兵根本跟不上。
咱们不如先守住边境,训练骑兵,等有了足够的实力,再考虑进攻蒙古草原。”
陆风也跟着说:“苏姑娘说得对。
咱们现在虽然赢了大同保卫战,但损失也很大,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要是贸然进攻蒙古草原,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秦靖之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会给陛下写一封信,说明咱们现在的情况,建议陛下先守住边境,不要贸然进攻蒙古草原。”
他立刻给宋孝宗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临安。
宋孝宗收到信后,虽然有些失望,但也觉得秦靖之说得有道理,只好同意了他的建议。
接下来的几年里,秦靖之、苏云卿和陆风一直驻守在边境,训练士兵,筹集粮草,加强防御。
耶律大石也经常派骑兵来协助他们防守。
蒙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