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后晋风雨飘摇与南唐暗流涌动乱世中的权谋与情殇(4 / 9)

加入书签

着求石重贵救命,石重贵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

到了草原后,他们被安置在一个破帐篷里,冬天没有炭火,冻得瑟瑟抖,曾经的皇帝皇后,活得连草原上的奴隶都不如。

石重贵这才明白,没有实力的“硬气”

,不过是自取灭亡。

他望着南方的天空,流下悔恨的泪水——如果当初能像李嗣源那样,好好治理国家,积蓄力量,或许就不会落得这般下场。

可世上没有后悔药,后晋的命运,就像他的人生一样,早已注定。

三、南唐的“文艺范儿”

:李昪的治国与情愁

就在中原大地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南唐的日子相对安稳。

李昪(徐知诰)当上皇帝后,一门心思搞建设,把南唐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不像李存勖那样沉迷戏台,也不像石敬瑭那样依附外族,而是每天穿着粗布袍子,在朝堂上跟大臣们讨论农桑、水利,晚上还常常批阅奏折到深夜。

有次南京城生水灾,淹没了不少农田。

李昪连夜召集大臣,下令开仓放粮,还亲自到灾区查看灾情。

他看见老百姓在水里捞粮食,浑身湿透,冻得嘴唇紫,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场脱下自己的袍子,给一个老农披上,说:“是朕没做好,让你们受苦了。”

老农感动得直磕头,周围的百姓也跟着哭起来。

在李昪的治理下,南唐的经济越来越繁荣。

南京的秦淮河畔,商铺林立,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辉煌,比唐朝的扬州还要热闹。

苏州的丝绸、杭州的茶叶、景德镇的瓷器,通过水路运往各地,甚至卖到了海外。

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对李昪也越来越拥戴,都称他为“仁君”

李昪不仅会治国,还很重感情。

他虽然认了李唐皇室当祖宗,却没忘了养父徐温的恩情。

他追封徐温为“忠武皇帝”

,还让徐温的儿子徐知询担任重要官职。

徐知询一开始对李昪还有点不服气,觉得这皇位本该是徐家的。

有次宴会上,他借着酒劲对李昪说:“陛下,要是没有我父亲,您能有今天吗?”

李昪没生气,反而笑着说:“没错,没有义父,就没有朕。

所以朕才要好好待你,让徐家世代荣华。”

徐知询听了,心里的疙瘩解开了,从此尽心尽力辅佐李昪。

李昪的皇后宋福金,是个贤内助。

她出身贫寒,跟着李昪从微末一路走来,深知百姓疾苦。

李昪有时候忙于朝政,忘了吃饭,她就亲自下厨,做些家常菜给李昪送去。

有大臣劝她:“皇后身份尊贵,怎能亲自下厨?”

宋福金却说:“陛下为国操劳,臣妾做点小事,算得了什么?”

她还常常劝李昪:“陛下,治国要仁政,不能滥用刑罚,也不能劳民伤财。”

李昪很听她的话,南唐的法律相对宽松,百姓犯罪的也少。

不过,李昪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儿子李璟。

李璟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不爱读治国的书,整天就知道写诗填词,跟一群文人墨客混在一起。

有次李昪想考考他的功课,让他谈谈对民生的看法,李璟却东拉西扯,最后竟然背起了自己新写的词。

李昪气得把书扔在地上:“你这孩子,将来怎么继承大统?”

宋福金在一旁劝道:“陛下息怒,璟儿还小,慢慢教就好了。”

李昪叹了口气:“我这是为他好啊。

这乱世之中,光会写诗是没用的,得有治国的本事,才能守住这江山。”

李璟虽然不爱治国,却很有才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