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存勖的戏子亡国闹剧与石敬瑭的坑爹操作(9 / 9)
:南京的秦淮河畔,商船挤得像下饺子,夜里的灯笼能照亮半条河;苏州的织工们忙着织云锦,一匹“妆花缎”
能换十两黄金;连街头卖糖人的小贩,都能哼两句白居易的诗。
经济繁荣得流油,文化更是盛极一时,连中原的文人都背着行囊偷偷跑来,说“江南的月光比洛阳的暖”
。
更难得的是,李昪当了皇帝,没把养父徐温抛到脑后。
他追封徐温为“忠武皇帝”
,牌位请进太庙,排在自己亲爹(虚构的那位)旁边,逢年过节亲自去祭拜,还对徐温的子孙说:“你们的父亲(祖父)对我有再造之恩,只要我在一天,徐家就享一天荣华。”
有次跟大臣们聊起往事,他还红着眼圈感慨:“当年我在濠州街头讨饭,是义父把我带回家,教我读书识字、领兵打仗。
没有他老人家的栽培,我不过是个填沟壑的孤儿,哪有今天?做人啊,不能忘本。”
这话传到民间,老百姓都点头:“李皇帝虽然改了姓,倒是个念旧情的,比那些一朝得势就踹开恩人的强多了。”
这时候再看五代十国的舞台,真是热闹得像开了锅:李存勖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死在自己捧红的戏子手里;李嗣源用粗瓷茶杯喝出了治国的门道,可惜没撑多久;石敬瑭喊着比自己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爹”
,把燕云十六州当礼物送,成了千古笑柄;李昪靠着“认祖宗”
坐上龙椅,倒也把南唐治理得有声有色。
荒诞与传奇拧成一团,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不知道下一幕会轮到谁。
只是,石敬瑭的“儿皇帝”
宝座,靠着契丹人的扶持能坐多久?他那些“孝敬”
够不够喂饱草原的狼?李昪的南唐,又能不能在这乱世里一直安稳下去,真的重现大唐荣光?
这戏台子上的锣鼓,还得接着敲。
且听下回分解!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