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贞观长歌里的暗流与红妆时代的伏笔(1 / 5)
上回书说道,那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踏着满地的鲜血登上了皇位,而单雄信则以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此,大唐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贞观之治。
长安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弥漫着胡饼的香气,人们似乎忘却了那场血腥的政变,沉浸在歌舞升平的氛围中。
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皇宫深处和朝堂之上,却隐藏着一股看不见的暗流。
这股暗流就像地底的岩浆一般,在黑暗中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随时都可能喷涌而出。
一场新的爱恨情仇大戏,正在这看似平静的表面下缓缓拉开帷幕。
一、贞观朝堂:君臣之间的“相爱相杀”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下方那一群排列得整整齐齐、庄严肃穆的大臣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然后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爱卿,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朕想与诸位爱卿一同商议一下,如何能够将我大唐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威震四方呢?大家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管畅所欲言,不必拘束。
就算说错了,朕也绝对不会怪罪于你们!”
他的话音刚落,只见站在群臣之的魏征突然向前迈出一步。
这老头一脸严肃,花白的胡须随着他的动作微微颤动着,他瞪大眼睛,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世民,朗声道:“陛下,老臣有话要说!
陛下近日是否又动了大修宫殿的念头呢?如今百姓们刚刚从战乱中喘息过来,实在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在瞬间凝固,仿佛被人迎面泼了一盆冰水一般。
他心中暗自叫苦不迭:这个魏征,怎么一点面子都不给朕留呢!
然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也不好作,只得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干笑两声,说道:“魏爱卿所言甚是,是朕考虑不周了。”
待到散朝之后,李世民气鼓鼓地回到后宫,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越想越气,忍不住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只听得“砰”
的一声脆响,茶杯应声而碎。
他怒不可遏地骂道:“这个魏征老狗,整天就知道跟朕唱反调,要不是看在他是个忠臣的份上,朕真想……”
话未说完,长孙皇后匆匆走了进来。
她见李世民如此气恼,连忙上前劝慰道:“陛下息怒,莫要动怒伤身。
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正说明陛下您是一位开明的君主啊。”
在另一边,房玄龄和杜如晦这对被誉为“房谋杜断”
的组合同样没有闲下来。
房玄龄一边挠着自己的脑袋,一边皱着眉头对杜如晦说道:“克明啊,陛下最近想要对兵制进行改革,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咱们可得好好地合计合计才行。”
杜如晦听了之后,沉思了片刻,然后缓缓地说道:“依我之见,府兵制虽然有它的好处,但是在选拔方式上确实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否则很容易引一些混乱。”
房玄龄听了杜如晦的话,深表赞同,于是两人便凑到一起,开始埋头撰写改革方案,绘制相关的图表。
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忙得昏天黑地,甚至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一片热闹景象,而民间也并非风平浪静。
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有一个名叫马周的穷苦书生,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却胸怀大志,对国家大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这一天,马周精心撰写了一篇关于治国理政的策论,然后托人将其送到了皇宫之中。
当李世民看到这篇策论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