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章 拓跋焘从北魏小狼崽到统一北方的战争机器(5 / 6)
”
大臣们如蒙大赦,纷纷仓皇逃出宫殿。
从此,大臣们上朝时都变得小心翼翼,总要在袖中藏一封遗书,生怕哪句话就触怒了这位阴晴不定的帝王。
然而,在拓跋焘那铁血统治的严密缝隙之间,偶尔也会透出那么一丝不同寻常的光芒……宛如温柔的星火,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北凉公主沮渠氏入宫的那一天,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怎么也止不住。
她手中那块原本洁白的帕子,早已被泪水浸湿,仿佛永远都无法干涸。
拓跋焘见状,心中不禁一动。
他毫不犹豫地摘下头上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皇冠,然后像个孩子一样,扮出各种滑稽可笑的鬼脸,试图逗沮渠氏开心。
“别哭啦,再哭朕的脸都要抽筋啦!”
拓跋焘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宠溺,他的目光始终落在沮渠氏那张梨花带雨的脸上。
为了让沮渠氏忘却思乡之苦,拓跋焘还特意派人快马加鞭,从遥远的河西走廊运来新鲜的葡萄干。
不仅如此,他甚至亲自下厨,为沮渠氏煮了一壶热气腾腾的奶茶。
当沮渠氏终于被拓跋焘的举动所感动,露出那如春花绽放般的笑容时,拓跋焘望着铜镜里自己那笨拙系歪的茶巾,突然间,一股温暖的回忆涌上心头。
他仿佛看到了童年时母亲那温柔的手,正轻轻地为他系好茶巾,然后微笑着递给他一杯香浓的奶茶。
然而,这温馨的一幕却被其他嫔妃看在眼里。
淑妃冯氏站在一旁,将手中的银簪狠狠地插进妆奁里,眼中的嫉妒之火几乎要喷涌而出。
“陛下偏心!”
冯氏咬牙切齿地说道,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怨恨和不甘。
就这样,一颗嫉妒的种子,在后宫这片充满尔虞我诈的土地上,悄然埋下,等待着生根芽的那一天。
晚年的拓跋焘,就如同被阴霾笼罩的天空一般,失去了昔日的光芒和活力。
他的心境变得愈阴郁,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作对。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便是崔浩主持编纂的《国记》。
这部史书被刻在石碑上,公之于众,其中关于北魏早期的一些记载,如实地揭露了鲜卑贵族们不愿提及的过去。
这些文字,如同利箭一般,刺痛了他们的神经,让他们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屈辱。
当大臣们纷纷向拓跋焘举报崔浩“暴扬国恶”
时,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疯狂的火光。
他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生,尤其是在他的晚年,他对权力和尊严的渴望变得越强烈。
于是,拓跋焘下令将崔浩处以极刑。
处斩的那一天,七十岁的崔浩被绑在木驴上游街示众。
他的白在风中凌乱,沾满了泥浆,显得狼狈不堪。
而拓跋焘则站在城楼之上,冷漠地看着这一切。
然而,就在崔浩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那一刻,拓跋焘的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想起了曾经与崔浩彻夜探讨兵法的那些夜晚,想起了崔浩为国家所做出的种种贡献。
可是,这丝转瞬即逝的温情,很快就被猜忌的毒雾所吞噬。
拓跋焘的心中,只剩下了对权力的执着和对崔浩的愤恨。
最终,崔浩在乱刀之下,结束了他辉煌而又悲惨的一生。
四、死得比剧情还离谱的"
魔幻结局"
太平真君十一年,冬夜,寒风凛冽,平城皇宫内的铜漏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滴答作响。
此时,宫殿内灯火通明,拓跋焘坐在龙椅上,醉眼朦胧地扫视着群臣。
他的脸颊因饮酒而微微泛红,眼神迷离,嘴角却挂着一抹肆意的笑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