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司马睿从白板王爷到江南创业失败ceo的逆袭与摆烂之路(1 / 6)

加入书签

建兴五年(317年)三月的建邺码头,朔风裹挟着长江的湿气扑面而来,将司马睿的玄色长袍吹得猎猎作响。

这位琅琊王死死攥着晋愍帝司马邺的绝笔信,信纸早已被汗水洇出褶皱,"

堂兄来救我"

的字迹在晕染中扭曲变形,仿佛是用血泪写就。

就在数月前,建兴四年(316年)的长安城外,匈奴汉赵政权的铁骑踏碎了西晋最后的防线。

刘曜率领的军队如潮水般涌入,长安城陷入了人间炼狱——城内米价暴涨至万钱一石,百姓易子而食,白骨蔽野。

十一月十一日,晋愍帝司马邺乘着羊车,袒露上身,口衔玉璧,出城投降,立国仅51年的西晋王朝就此覆灭。

身旁的王导凝视着波涛汹涌的江面,他的眉头微皱,眼神凝重而深沉。

江水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世间的沧桑和变迁。

他沉默片刻,终于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王爷,长安已经化为一片焦土,匈奴人肆虐横行,连未央宫的铜驼都被他们镀上了一层血腥气。”

司马睿听闻此言,心中猛地一震,他猛然抬头,目光如炬,穿透那弥漫的薄雾,直直地落在对岸若隐若现的建邺城墙上。

那城墙在雾气中显得有些模糊,但他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是他最后的希望所在。

然而,当他的目光触及那城墙时,他的声音却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其中夹杂着难以掩饰的惶惑:“江东士族视我如陌路,这江南……真能容身吗?”

他的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对于未来的道路,他感到一片迷茫。

此刻的司马睿,尚未意识到他即将开启的这场“创业”

,其意义远不止于个人的命运起伏。

这场“创业”

不仅关乎他自己的生死存亡,更将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被迫营业的"

白板王爷"

永嘉之乱后的江东,就像一盘扑朔迷离、错综复杂的棋局,让人难以捉摸。

当司马睿于永嘉元年(3o7年)初抵达建邺时,他的处境可谓是异常艰难,完全就是一个“三无创业者”

:先,他并非西晋皇室的嫡系血脉,仅仅只是司马懿的曾孙而已;其次,他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可谓是孤家寡人;最后,在江东士族的眼中,他更是毫无威望可言,根本无法让人信服。

然而,此时的江东士族却早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地方势力。

自东吴灭亡之后,顾、陆、朱、张等家族便一直盘踞在江东,各自占据一方,势力根深蒂固。

这些家族对于这位从北方而来的王爷充满了抵触情绪,对他的到来并不欢迎。

顾荣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自家宅邸里,悠闲地翘着二郎腿,嗑着瓜子,对着门客们嘲笑道:“瞧瞧这位从洛阳来的落魄王爷,居然还妄想号令我们江东?真是不自量力!”

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司马睿的轻视和不屑。

而另一位江东士族的重要人物贺循,则更为直接。

他干脆称病不出,连面都不愿意见一下这位新到的王爷,只是让仆人传话:“近日风湿入骨,身体实在不适,实在无法前去迎接新主。”

这显然只是一个借口,其真正的原因还是对司马睿的到来心存不满。

面对这一困局,王导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深知,要想让司马睿在江东地区站稳脚跟,就必须为其塑造一个"

天命所归"

的形象,让江东士族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统治。

永嘉三年(3o9年)的三月三上巳节,这个原本普通的传统节日,却成为了王导精心策划的一场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