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三第13章 荆襄风云与卧龙布局(1 / 6)
一、曹操的"
卷土重来"
计划与许昌的"
焦虑症候群"
赤壁的焦土在冬风里翻涌着黑浪,仿佛是被那熊熊大火燃烧过的痕迹,诉说着曾经的惨烈。
而在许昌的丞相府中,铜制香炉里,艾草与硫磺混合的烟雾袅袅升腾,试图驱散那挥之不去的战败阴霾。
曹操身披三层貂裘,却依然无法抵挡那股寒意,他在羊皮地毯上瑟瑟抖。
然而,这并非仅仅因为寒冷,更多的是每当夜幕降临,江面火光照亮战船的噩梦便会如影随形地重现。
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让他夜不能寐,痛苦不堪。
为了铭记这场耻辱,曹操特意命人将烧焦的战袍挂在书房的正中央。
那战袍虽然残破不堪,但上面的焦痕却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场激战的惨烈。
每天清晨,曹操都会对着这片残片嘶吼,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总有一日,我要让长江水都沸腾成曹军的洗脚盆!”
这场执念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以惊人的度席卷了整个中原大地,引了一场荒诞不经的运动。
工部衙门的官员们日夜不停地忙碌着,他们要赶制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铁壁战船”
。
在那张连夜绘制的图纸上,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各种匪夷所思的设计:可以旋转的青铜喷火口,仿佛是从神话中走出来的武器;能够自由升降的铁制龟甲,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更有甚者,还有用牛皮制成的巨型“防火风筝”
,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的明。
然而,当第一批匠人战战兢兢地提出“此船恐难入水”
的质疑时,曹操却毫不退缩。
他亲自登上了临时搭建的木船模型,决心要在满院文武面前展示他的奇思妙想。
曹操站在船头,威风凛凛地指挥着众人。
他下令将桐油泼在船板上,然后毫不犹豫地点燃了火。
刹那间,熊熊烈焰腾空而起,整个木船都被火焰吞噬。
然而,这场“防火演练”
并没有如曹操所期望的那样顺利进行。
火势迅蔓延,浓烟滚滚,让人无法呼吸。
曹操被困在火海中,尽管他奋力挣扎,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脱浓烟的侵袭,被熏得面目全非,宛如一个“非洲来客”
。
这场闹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野火燎原般迅蔓延开来。
许昌城外原本平静的铁匠铺突然变得异常热闹,人们排起了长达十里的长队,一眼望去,人山人海,好不壮观。
这些百姓们手里紧紧抱着自家祖传的铁锅、锄头,甚至还有门环等各种铁器,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铁匠铺前焦急地等待着。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无奈和不情愿,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铁器即将被“为国捐铁”
,成为曹操制造兵器的原材料。
在人群中,有一位老妇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她手中拿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剪刀,那是她出嫁时的陪嫁之物,承载着她一生的回忆和情感。
然而,当她被告知需要交出这把剪刀时,她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般涌出,当场哭得昏死过去。
与此同时,街头巷尾开始传唱起一新编的童谣:“曹丞相,爱烧船,抢我铁锅造铁棺。”
这童谣以一种诙谐而又讽刺的方式,表达了百姓们对曹操征铁行为的不满和抱怨。
荀彧作为曹操的谋士,每天都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
这些奏折比人还要高,让他感到压力巨大。
其中一份来自陈留郡的加急文书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原来,当地的百姓为了躲避征铁,竟然想出了一个奇葩的办法——将自家的铁锅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