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3章 战后余波与朝堂新局(1 / 4)
长安城内,一片张灯结彩的盛景。
街边的店铺纷纷挂出鲜艳的灯笼,红色的光晕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着百姓们那一张张洋溢着喜悦的面庞。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前线传来的胜利喜讯,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旗,仿佛也在为这来之不易的大捷欢呼雀跃。
未央宫的庆功宴上,灯火辉煌,酒香四溢。
汉昭帝刘弗陵身着华丽的龙袍,身姿挺拔地站在大殿之上,手中高高举起酒杯,目光炯炯地望向下方一众凯旋的将士,声音洪亮而充满敬意地说道:“诸位爱卿,此次边境大捷,皆赖你们奋勇杀敌,保我大汉安宁,朕敬你们一杯!”
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激起阵阵热烈的回响。
赵卬身姿矫健,快步上前,“扑通”
一声跪地谢恩,脸上洋溢着自豪与荣耀的光芒,高声说道:“陛下洪福齐天,将士们众志成城,这才击退了匈奴与乌桓。
臣等不过是尽忠职守。”
说罢,他仰头一饮而尽,那豪迈的姿态引得殿内将士们纷纷效仿,众人举杯痛饮,一时间殿内气氛热烈非凡,仿佛将战争的阴霾彻底驱散。
然而,在这一片欢腾之中,霍光却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他趁着众人欢庆正酣,悄然移步到刘弗陵身旁,微微俯身,轻声向刘弗陵进言:“陛下,虽然此次获胜,但匈奴与乌桓定然不会就此罢休,他们睚眦必报,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加强边防建设。
而且,国内因战事暴露出诸多隐患,民生、经济、朝堂各方关系皆有动荡,需尽快解决。”
霍光的声音虽轻,但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刘弗陵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他深知霍光所言极是,只是如今朝堂诸事繁杂,千头万绪,着实令人棘手。
正说着,大司农田延年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地赶来,脸上满是焦急之色。
他在刘弗陵面前站定,单膝跪地,急切地说道:“陛下,臣刚收到消息,黄河下游决堤,汹涌的河水如猛兽般肆虐,沿岸百姓受灾严重,房屋被冲毁,农田被淹没,如今急需朝廷救援。”
刘弗陵脸色骤变,眼中满是震惊与关切:“竟有此事!
田爱卿,你调派粮食和物资,挑选得力的官员,即刻前往灾区赈灾,务必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绝不能让百姓流离失所。”
田延年领命后,迅起身,快步离去,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一刻也不敢耽搁。
刘弗陵转身,神情凝重地对霍光说:“霍爱卿,黄河决堤乃国之大事,关乎万千百姓的生死存亡。
你亲自督办此事,安排得力官员前往治理,务必要尽快堵住决口,安顿好百姓。
此次赈灾和治理水患,容不得半点差错。”
霍光拱手,郑重其事地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只是这赈灾和治理水患,都需要大量的钱财,如今国库因战事和之前的新政推行,已经有些吃紧。
这资金的缺口,着实是个难题。”
刘弗陵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地说:“先从各地粮仓调配粮食,优先运往灾区,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至于钱财,可暂时向富商巨贾借贷,承诺给予合理利息,待日后再做偿还。
当下,救百姓于水火才是重中之重。”
处理完黄河决堤之事,朝堂上又因战后封赏一事产生了激烈的分歧。
一些大臣认为,赵卬此次战功赫赫,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力挽狂澜,扭转了战局,应给予重赏,甚至有人提议封其为异姓王。
“陛下,赵卬将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先士卒,立下不世之功。
若不给予重赏,恐怕难以服众。
封王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