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后宫波澜与朝堂暗涌(2 / 4)

加入书签

,就饶她这一回吧。

您就当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和她一般见识。”

在王娡的好言相劝下,刘嫖这才勉强消了气,她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看在皇后你的面子上,这次就暂且饶过她。

但若她再敢放肆,我定不会轻饶!”

王娡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道谢。

解决完后宫之事,朝堂上却又出了问题。

袁盎等人虽因卫青的胜利暂时不敢轻举妄动,但他们并未放弃恢复刘荣地位的想法。

他们心中始终认为刘荣被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刘荣才是真正的太子人选。

于是,他们暗中联络地方诸侯,企图借助诸侯之力向景帝施压。

袁盎找到淮南王刘安,他言辞恳切,极力劝说:“大王,如今太子被废,朝堂局势不稳。

您乃皇室宗亲,德高望重,理应站出来主持公道,让陛下重新考虑太子之位。

刘荣殿下仁厚善良,深得民心,若能复位,必定能带领我大汉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刘安心中本就对景帝的统治有所不满,他觉得自己在景帝眼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怨气。

听袁盎这么一说,顿时心动,他微微点头,说道:“袁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

我们必须要谨慎行事,否则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与此同时,朝堂上关于是否进一步打击匈奴的争论也愈演愈烈。

主战派认为,应趁匈奴新败,士气低落,一鼓作气,彻底消除匈奴威胁,让大汉的边疆永享太平。

他们慷慨激昂地陈词,列举着匈奴多年来对大汉的侵扰和掠夺,强调只有彻底击败匈奴,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主和派则担心长期战争会损耗国力,导致民不聊生。

他们指出,战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长期下去,国家的经济将会陷入困境,百姓也将承受沉重的负担。

主张与匈奴议和,休养生息,先恢复国家的实力,再做打算。

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朝堂上争论得面红耳赤。

景帝为此头疼不已,他深知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难以抉择。

于是,他将卫青召回长安,询问他的意见。

卫青进宫后,恭敬地行礼说道:“陛下,匈奴虽遭重创,但根基未损,他们的骑兵依然强大,若此时议和,他们必定会卷土重来。

臣认为,我们应继续加强边防,积蓄力量,寻找时机再次出击。

只有让匈奴真正认识到我大汉的强大,他们才不敢轻易侵犯我们的边疆。”

景帝微微点头,他对卫青的话表示认可:“朕也有此意,只是朝中大臣意见不一,此事还需商议。”

这时,刘彻也站出来说:“父皇,儿臣赞同卫青将军的看法。

匈奴野心勃勃,他们的本性就是掠夺和侵略,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唯有彻底击败他们,才能保我大汉长久太平。

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退缩,而应该勇往直前,为了大汉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而战!”

景帝看着刘彻,眼中满是欣慰,他欣慰于刘彻的成长和担当:“彻儿说得对,只是这战争耗费巨大,还需想办法解决粮草和军饷问题。

这是战争能否持续下去的关键所在。”

在商议对策时,一个名叫桑弘羊的年轻官员提出了新的想法。

他站出来,神情坚定,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盐铁乃百姓生活和国家军事之必需,实行专卖,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规范市场,防止富商大贾囤积居奇,谋取暴利。

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盐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严格控制盐铁的价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