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君臣博弈与朝局骤变(2 / 3)
表认同。
不少大臣也受到了他的影响,纷纷向景帝举荐董仲舒,希望他能够入朝为官,为国家的展出谋划策。
景帝对董仲舒的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决定亲自召见这位备受瞩目的学者,以深入了解其思想体系。
当董仲舒踏入宫廷时,他的步伐稳健而自信。
行礼过后,他站定身形,目光如炬地直视着景帝,然后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
“陛下,当今大汉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统一思想。”
董仲舒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宫廷的墙壁,“百家争鸣固然有利于学术的繁荣,但也容易导致思想的混乱和人心的离散。
因此,微臣认为应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景帝微微颔,表示对董仲舒观点的关注。
董仲舒见状,更加慷慨激昂地继续说道:“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倡导仁爱、礼义、忠信等道德准则。
若将其立为正统,不仅可以凝聚人心,使百姓们对陛下和朝廷心生敬畏,更能强化皇权,使陛下的政令得以畅通无阻。”
景帝一边听着董仲舒的阐述,一边心中暗暗思量。
他意识到,如果能够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国家的正统思想,不仅可以巩固中央集权,还能借此打压那些以周亚夫为的保守势力。
这些人一直对朝廷的改革持保留态度,若能以儒家思想为武器,或许可以让他们闭嘴。
想到这里,景帝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对董仲舒的观点越感兴趣,决定继续与他深入探讨下去。
然而,景帝心中明白,推行新思想虽然会遇到重重阻力,但这是国家展的必然趋势。
他不能因为一些守旧大臣的反对就放弃改革。
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些反对声音。
先,景帝开始在朝廷中培养支持儒家思想的官员。
他选拔了一些有才华、有见识的年轻人,让他们学习儒家经典,并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这些年轻人积极宣传儒家思想,逐渐赢得了一些大臣的支持。
其次,景帝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更多的学校,推广儒家教育。
同时,他还鼓励学者们研究和展儒家思想,使其更加适应时代的需求。
最后,景帝对周亚夫采取了一些手段。
他虽然没有直接惩罚周亚夫,但通过一些巧妙的安排,逐渐削弱了周亚夫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周亚夫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开始对景帝的决策产生了一些动摇。
在景帝的努力下,儒家思想逐渐在朝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虽然还有一些守旧大臣对儒家思想持保留态度,但他们已经无法阻挡这一趋势的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对汉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散朝之后,景帝回到寝宫,召来卫绾商议要事。
两人在密室中密谈许久,最终决定先从削弱周亚夫的兵权入手。
没过多久,景帝便以边疆战事吃紧为由,派遣周亚夫前往边疆督战。
周亚夫领命后,立刻率领大军奔赴边疆。
然而,他并不知道这只是景帝的一个计谋。
在周亚夫离开京城后,景帝暗中将他的亲信调离,使得周亚夫在军中的影响力大大削弱。
周亚夫到了边疆后,现自己的命令常常得不到执行,军队的调动也受到诸多限制。
他这才意识到景帝对他起了戒心,心中又气又急。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太学里,董仲舒开始讲学。
他的学说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