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朝堂新政与边境风云再起(2 / 4)
奴。
与此同时,苏琳留在长安,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朝堂改革的工作中。
她深知,只有让朝堂变得清正廉洁,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才能在与匈奴的长期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
早朝之上,气氛凝重,苏琳迈步而出,站在大殿中央,面向皇帝和诸位大臣,朗声道:“陛下,诸位大人,如今天下初定,然而朝堂却历经动荡,局势未稳。
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臣斗胆建议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继续说道:“自古以来,官员选拔多以家世背景为考量,如此一来,有才之士往往被埋没,而庸碌之辈却能平步青云。
长此以往,朝堂怎能清明?国家又如何兴盛?因此,臣认为,日后选拔官员,不仅要考察其家世背景,更应注重考核他们的学识和能力。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选拔出德才兼备之人,为国家效力。”
苏琳的话音未落,朝堂上便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有的大臣频频点头,表示赞同,认为这是振兴朝堂的良策;有的大臣则面露难色,似乎对改革心存疑虑。
这时,一位名叫陈光的大臣站了出来,高声道:“苏丞相,您的提议虽好,可实施起来谈何容易?且不说这改革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单是如何确保选拔的公正性,就绝非易事。
万一操之过急,引混乱,后果不堪设想啊!”
苏琳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解释道:“陈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但改革虽有风险,却也是势在必行。
若不改革,朝堂的隐患只会越来越大,最终积重难返。
至于陈大人所担忧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
比如,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摸索经验,待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推广。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改革的稳步推进,又不会引混乱。”
就在这时,刘弘皇帝终于话了:“苏丞相所言极是,朕心意已决,改革之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众爱卿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丝毫懈怠。
若有谁胆敢阳奉阴违,朕绝对不会姑息纵容!”
皇帝的金口玉言一出,犹如定海神针一般,让原本还有些犹豫不决的大臣们都不敢再有异议。
苏琳的改革计划得到了皇帝的坚定支持,自然也就能够顺利地推行下去了。
苏琳深知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用人,因此她亲自出马,精心挑选了一批清正廉洁、德才兼备的官员,委以重任,让他们负责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
这些被选中的官员们也都深知责任重大,纷纷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马虎。
一时间,朝堂之上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都开始勤勉奉公,为民请命。
而百姓们对于朝廷的这次改革也是充满了期待,他们相信在苏丞相的领导下,朝廷一定能够变得更加清明,自己的生活也会因此得到改善。
“听说了吗?朝廷要进行大改革啦!
以后当官的可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人呢!”
街头巷尾,百姓们都在热议着这件事情。
“可不是嘛!
这下好了,咱们老百姓以后办事肯定会更加顺畅了。
苏丞相可真是为咱老百姓着想啊!”
大家都对苏琳的改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一些守旧势力眼见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便开始暗中勾结,妄图破坏改革。
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什么改革会导致大量官员被撤换,百姓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等等。
这些谣言在民间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给改革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苏丞相,最近民间谣言四起,都是针对改革的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