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o章 朝堂谲变与家国担当(8 / 10)

加入书签

心跳,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她轻声说道:“好,等大汉太平了,百姓们都能安居乐业,我们就去。

我相信,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

他们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与温馨,民间就传来了令人忧心忡忡的消息。

一些地方出现了严重的流民问题,百姓们因为遭遇了罕见的天灾,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官府的苛捐杂税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纷纷离开自己的家乡,拖家带口,四处流浪。

这些流民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

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只为了能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所到之处,皆是一片凄惨的景象,村庄破败,田地荒芜,原本生机勃勃的家园变得一片死寂。

苏琳和李风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满是忧虑和焦急,他们知道,一场新的挑战又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苏琳,这流民问题可不能忽视,我们得想办法解决。”

李风坐在书房的桌案前,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

字,手中紧紧攥着那份刚刚呈上来的情报,指节都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忧心忡忡地望向窗外,此时虽是阳光明媚,但他的心里却满是阴霾。

那些关于流民的悲惨状况不断在他脑海中浮现,老弱妇孺在街头饿殍遍地,年轻力壮者也为了一口吃食而四处奔波,甚至不惜为非作歹,社会秩序已经开始隐隐有了动荡的迹象。

苏琳站在一旁,眼神同样凝重。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我这就进宫,向陛下禀明此事,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安抚流民,恢复生产。

此事耽搁不得,若任由流民问题展下去,只怕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说罢,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官服,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走出了书房。

苏琳进宫后,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他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向端坐在龙椅上的刘弘详细禀报了流民的情况。

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将流民们缺衣少食、居无定所的凄惨景象一一描绘出来,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敲在刘弘的心上。

刘弘原本从容的面容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身体微微前倾,认真地听着苏琳的汇报,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刘弘听后,十分重视,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出有节奏的声响,似乎在思考着对策。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苏琳,严肃地问道:“苏丞相,此事刻不容缓,你有什么建议?”

苏琳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陛下,臣建议先开仓放粮,救济流民。

如今流民们食不果腹,生命垂危,只有先让他们填饱肚子,才能稳定他们的情绪。

同时,减免受灾地区的赋税,鼓励百姓回乡恢复生产。

百姓们之所以背井离乡成为流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堪重负的赋税。

减免赋税能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有动力回到家乡重新耕种。

另外,组织人手在各地设立收容所,为流民提供暂时的住所和食物。

这样既能让流民有个安身之所,又能便于管理,防止他们在社会上引更多的混乱。”

刘弘听了苏琳的建议,微微点头,觉得十分可行。

他立刻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果断和威严,大声下令:“就依苏丞相所言,此事由你和李风负责,务必尽快解决流民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

朕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太平盛世,而不是这满目疮痍、流民遍野的景象。

你们要尽心尽力,莫要让朕失望。”

苏琳和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