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风云再起与情系家国(6 / 7)
紊地指挥着其余大军悄悄迂回到敌人的后方,提前设好天罗地网般的重重埋伏。
果不其然,匈奴人轻而易举地上了当,气势汹汹地紧咬着周勇所部不放。
就在匈奴大军逐渐落入陷阱之际,赵毅看准时机果断下令出击。
刹那间,喊杀声震耳欲聋,伏兵四起,如猛虎下山一般向匈奴军队起了猛烈攻击。
猝不及防的匈奴军顿时乱作一团,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只得仓皇失措地四散奔逃。
这一仗下来,汉军取得了压倒性的巨大胜利,捷报频传至边境各地。
得知此消息后的老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整个边境地区沉浸在了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当中。
曹参站在城楼上远远望着那些英姿飒爽、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心中不禁涌起万般感慨。
他深深地明白,眼前这份得来不易的辉煌战果,不仅仅归功于每一位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将士们,更离不开朝堂之上君臣一心、众志成城的通力协作啊!
回到长安之后,曹参一行人可谓是风光无限。
当他们踏入城门时,街道两旁挤满了热情洋溢的百姓,人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以此来表达对这位凯旋而归的英雄以及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最诚挚的敬意与感激之情。
在朝堂之上,皇帝刘恭更是亲自起身相迎,并满脸笑容地对曹参和众将士们给予了高度赞扬:“此次能够成功击退匈奴,曹丞相和诸位将士实在是劳苦功高、居功至伟啊!
朕定当论功行赏,重重嘉奖,务必让你们所立下的赫赫战功得到应有的表彰与回报。”
听到皇帝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振奋。
然而,就在这片欢声笑语、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敏锐如曹参者,很快便察觉到一丝异样——朝堂上的某些大臣,此刻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喜悦之色,反而显得有些阴沉凝重。
对此,曹参心知肚明,尽管此番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那些一直以来对自己心怀不满之人,显然不会仅仅因为这样一场胜仗就轻易改变态度、放下成见。
果然不出其所料,没过多少时日,朝堂之上再次掀起波澜。
只见大臣孙德站出身来,拱手向皇帝奏道:“启禀陛下,曹丞相此次亲赴前线抗击匈奴,诚然有功于社稷;但微臣认为,他在作战期间竟然擅自干预军事决策,此举恐怕实难符合军中规矩吧?还望陛下明察秋毫,对此事予以彻查严究。”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一片哗然。
曹参闻此言语,嘴角微微上扬,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在其心间悄然泛起。
只见他双手抱拳,向着孙德拱了拱手,然后不紧不慢地开口说道:“孙大人啊,您有所不知。
彼时前线战况可谓万分危急!
周将军与赵军师二人因战术策略产生分歧,争执不下。
倘若不能及时加以调解,这场战事必将以失败告终。
而我呢,身为大汉朝堂堂的丞相,肩负着守护江山社稷、保障黎民百姓安宁的重任。
在此等关键时刻,为了大汉的安危存亡,我实在是迫不得已才挺身而出,亲自出面予以协调。
我的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深深考量啊。”
然而,孙德对于曹参这番言辞却是丝毫不买账,依旧不依不饶地反驳道:“哼!
曹丞相,您这般说辞未免有些强词夺理了吧?军事方面的事务,向来皆由军中将领全权负责,您作为一个丞相,贸然插手其间,怎能不让人怀疑您存有揽权专断之嫌疑呢?”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刘恭终于按捺不住,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双目凝视着孙德,厉声呵斥道:“孙德!
你切莫要在这里无端生事、胡乱指责他人
↑返回顶部↑